关于“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思路.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思路.doc

关于“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思路.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思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顾强发言要点新特征、新挑战--“十二五”环境展望新要求、新目标--“十二五”总体要求新重点、新任务--“十二五”战略重点新举措、新取向--“十二五”政策前瞻第一部分新特征新挑战发展中的“两难”明显增加1、历史性机遇和历史性挑战并存2、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3、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4、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以不确定性为主题(国际)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全球市场需求回升还需要一个过程,再次出现探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流动性过剩与生产性过剩)。二是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制造化”战略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世界经济结构孕育深刻转型。三是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仍将持续,国际商业力量对终端市场的影响力仍在增加,发展中国家冲破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障碍依然不小。四是全球公共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趋明显,新的国际经济和贸易秩序正在形成之中。全球经济和需求回升态势机遇继续存在(国内)一、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撑。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不等于到了工业发展的终点,工业现代化的任务远未结束。二、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既依赖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支撑,同时也为工业化和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信息化为我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工业化提供了重要机遇,而信息化是以工业化的成果为重要基础。四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是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另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改善民生、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基础。挑战前所未有(国内)1、劳动力供给拐点: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2、重化工产业拐点:以钢铁为代表的重化工产业扩张的空间趋于萎缩;3、成本拐点:以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为代表的改革推动成本进一步上升,社会成本、行政成本居高不下;4、环境拐点:当人均收入超过5000美元时,环境保护因素既是压力,当然也是动力。5、制度既是活力所在,又是根本制约。制度高于增长,制度高于科技,制度变革决定未来。人口既多又少的矛盾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态势是否持续第二部分新要求新目标主题与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全面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促进四大转型一是促进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加快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转变;二是促进向绿色经济转型,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运行方式和消费模式;三是促进向内需主导、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积极调整市场和需求结构,优化投资结构;四是促进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积极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调整四大结构一是着力提升产品和技术结构,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创新品种、提高质量;二是着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促进产业联盟发展;三是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促进形成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四是着力调整行业结构,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提升,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围绕两大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一是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2015年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2020年达到30%;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二是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1%以上,高技术企业达到3%以上。四是产业组织结构明显改善。全国形成5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形成50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主业突出的重点骨干企业;建设200个特色鲜明、环境友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基地。五是信息通信服务和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