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长会方案家长会方案篇110月23日晚,三年级召开家长会。有关事项安排如下:一、时间:10月23日晚6:30—7:30二、地点:各班教室三、参加人员:三年级家长;三年级各班正副班主任、主要任课老师;本周值周老师;行政主要相关人员;学校保安;xxx四、活动大致议程:1、家长签到2、班主任致欢迎词3、任课老师交流发言(语、数、英)4、班主任总结发言五、具体事项:1、各班正副班主任、主要任课老师:准备好与家长交流、展示等材料,班主任还需安排好交流顺序2、值周老师:维持好全场秩序3、行政主要相关人员:活动调控、协助4、xxxx:拍照5、学校保安:家长车辆停放、家长进出秩序及其他安全问题6、班主任务必强调:(1)家长凭“邀请书”参加活动;(2)当晚学生不要来校;家长车辆全部停校外(建议步行)。家长会方案篇2一、活动时间:20xx年11月25日(星期二)下午2:30二、活动地点:五年级二班教室。三、通知家长于11月21日星期五以邀请函的形式通知家长开会时间、地点及主要议题,以便于家长安排好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并尽可能的让学生的监护人来参加,对有事不能来参加家长会的`人应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协商另约家长见面时间。四、开会准备开会之前,根据本班特点准备好本次家长会的主题,各班布置好教室,把教室卫生彻底清扫干净,给家长以干净、整洁、明快之感。提前做好开会准备,招待引领家长找到自己孩子的座位。五、开家长会的要求:1、班主任宣讲本次家长会的内容,让家长提前做到心中有数。2、班主任汇报前期工作内容及工作成绩。3、班主任汇报本班级的期中考试情况。4、班主任汇报纪律、学习及完成作业情况及常规管理状况。5、班主任对前一阶段学生的表现做以具体讲说,多点名表扬,尽可能的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问题讲现象,并提出指导意见及合作方法。对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可拿出来与家长共同研讨。6、指出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内容。7、强调安全问题。8、个别沟通。六、上交材料家长会活动方案、班主任发言稿、活动总结。家长会方案篇3一、指导思想: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要实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需要家庭、幼儿园这两大教育环境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每个教师的重要职责。只有家园配合一致,才能真正实现因人施教,才能使教育的微环境充分体现,才能对每个幼儿实现良好的个性化教育。二、活动目标:1、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2、进一步增进家园间的联系和交流。三、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四、活动流程:1、接待家长。2、家长签到。3、请家长观看幼儿在园活动的有关图片。4、教师与家长探讨“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5、教师就《家长意见征询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解答。6、家长之间相互交流育儿方法、经验。7、个别交流,结束会议。家长会方案篇4一、学校方面每位家长都已经看到,我们学校的新校区建设正在有序、顺利地进展着,相信下学期,我们孩子一定有一个适合学习、适合成长的校舍了。尽管我们在简易棚教室里上课,但是比起以前的校舍,环境好了许多。学生能在这样宽敞、崭新、清洁的环境内学习,不仅清爽了许多,而且能够有更好的精神上课。本学期,学校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树立我们老竹小学的精神面貌,特要求每位学生需制订2套校服。一套是秋装(80元),一套是冬装。校服,不仅让学生更加活泼、精神,而且也是我们老竹小学的形象标志,也是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穿着校服去上课的精神抖擞样,心理也特别欣慰吧。校服费用大概需要在240左右。二、班级方面这学期,其他班级的老师调动很大,二年级还是由我和吴老师担任,我们也很快让学生接受老师的教学思维和方法,我们每位老师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了,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方面,我们的工作都做得实实在在,稳打稳扎,对知识点的挖掘更是滴水不漏。1、二年级的过渡性质小学二年级,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中重要一个阶段,是学生进入小学中段的第一个学期,在学科上面都有了不同的要求。追求“自主、自悟、自得”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们自然就感到压力比以前大了,我们也应该让孩子有学习的紧张感,总之,二年级是小学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只有一个目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携起手来,在教育孩子时,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做得实些”。2、我们在教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再说我们的作业设计,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做和的作业外,还另外设计了随课练习,也就是让学生养成做数学笔记的习惯,这个笔记练习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在课文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让学生在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拓展课外的知识链接,使学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