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人生.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诗一人生.doc

一诗一人生.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诗一人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无比繁荣的时代,产生了一大批光耀千秋的诗人,李白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他本人又仪表轩昂、气度非凡,在当时即享有“诗仙”的美誉。李白一生留下了无数诗篇,收录入《全唐诗》的就有1700余首,在他众多诗篇中有一首却因特殊的原因显得与众不同,这首诗是李白一生的写照,凝练的总结了李白的浪漫主义的一生。我们先看一下李白的生平,他祖籍陇西(今甘肃),生于中亚,少年时期生活在蜀地,结识名山道友,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朝供奉,但不久便被婉退回乡,再度漫游天下,寻仙访道,漂泊不定,及至病故异乡。再看一下这首《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一个道教高士的口气讲述:在东海之滨的著名道教圣地,我餐霞饮露,见到过神仙安期生,和他一起吃过大如瓜的红枣。回想往事,我中年被诏翰林学士,但很快又被“赐金还山”,被皇帝“劝”出来了,实在让人心里不痛快。如今,我已青春不再,两鬓染霜,不再想做官的事了。我所期望的,就是继续学道炼丹,有朝一日坐上云车,飞升天外,实现我的成就神仙之愿。你(孟大融)和我的相交之地王屋山,真是一个修炼神仙的极好去处,我盼望着尽快再到那里去,和你一起修道炼丹。即便闲暇时替司马承祯等仙人扫一扫院中的落花,也是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情啊!对照诗人的生平历程,会发现与这首诗的描述惊人的吻合。这首诗与陶渊明写《归园田居》的心境相似,是李白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总结,以及对为未来生活的希冀。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一生有两大理想。第一是政治理想,即当宰相、做皇帝的老师。他说自己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就是要做管仲、晏婴那样的辅弼之臣,辅佐君主实现海清何晏、天下太平的盛世。而另一首诗,“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他以姜太公自喻,抒发愿为帝王师的理想。另一大理想是功成身退后,访仙求道,羽化登仙。其实,这两个理想是一脉相承的,前者是入世理想,是承担社会责任,后者是出世理想,是实现个人追求。前者是后者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最终归宿。由此看来,李白真正想要的不是什么荣华富贵,而是占据高位之后,为国家做贡献,等到国家治理的很好,天下太平后,去隐居起来,学道炼丹,成就神仙之愿。李白少年在蜀中时,游历过很多道教名山,如峨眉山、戴天山、紫云山等,结识了不少道友,与他们一起炼丹修道,也形成了很浓厚的道教思想情结。开元十三年(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壮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经巴渝,出三峡,抵江陵,与著名道界高人司马承祯相遇。这位年届八旬的道仙一见英风豪气的李白,便夸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级之表。”就是说你这个人天生就是道士。李白受到心中偶像的赞许,颇为欣喜,当即做《大鹏遇希有鸟赋》一文,以希有鸟比司马承祯,以大鹏自许,表示要与他神游八极。这也为后来李白到王屋山追慕司马承祯埋下了伏笔。开篇“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讲的就是他中年出川漫游天下时,在东海之滨辟谷修炼、吸风饮露的情形。“中年谒汉主”讲的是被唐玄宗供奉翰林的事情。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元丹丘和玉真公主的推荐,42岁的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名震天下。对此,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有详尽的描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李白是多么的志得意满,踌躇满志。他完全有理由这样想,因为当时他玄宗用极高的规格接待了他。据由李白诗文整理的集子《草堂集》里的序记载,当时唐玄宗从轿子上下来,亲自步行到李白跟前接见他,让他坐在七宝床上,赐御宴,并且亲手调了碗羹汤给他喝,然后还说了这样一段话:“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即你是个老百姓,可是我却知道你的名字,不是你平时道德平行高,文章做得好,咱们俩怎么会坐到这儿来呢?从接待规格的隆重程度上看,我们知道唐玄宗是多么器重他。李白肯定也是把这次会面当成一次大展宏图的机会,当做自己实现治国安邦理想的机会,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随后,李白被唐玄宗任命为翰林待诏。李白开始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思,从他后来的诗文可以看出。无论是“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还是“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均表现了此时的李白得意忘形与豪情满怀。然而呢,一句“不惬还归家”,含蓄地道出了诗人被“赐金还山”、壮志难酬的心酸与失意。事实上,李白的工作是陪皇帝娱乐诗文的翰林待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