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与措施.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探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与措施.doc

探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与措施.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探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与措施探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与措施摘要: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可靠、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居等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针对目前电力安全生产现状,探讨电力安全生产应如何去落实以及如何去管理。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生产管理;注意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一、电力安全生产现状我国目前电力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电网事故、设备事故不断增加,针对目前电力生产状况,笔者总结了电力生产安全中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1.1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电网设备造成严重危胁,造成事故不断。1.2不受控的外力对电力设备的损坏大大增加,例如偷盗电力设施。1.3电网发展跟不上电源发展,电网发展跟不上用电发展,对电网安全生产更是投入不足。1.4电力建设工程受阻,增加电网瓶颈,网架不坚强。1.5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工程以包代管,是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不断的根本原因。1.6电力安全生产责任、管理以及监督不到位,人为责任事故不断。人身事故,恶性误操作时有发生,造成全站、全厂停电,并威胁电网安全。1.7对于特高压直流、百万机组或者超高压电网大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大量应用,造成技术准备跟不上、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跟不上,加上大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机制还没有被充分认识与掌握。二、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分析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具体采取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2.1生产准备阶段(1)对新建、扩建项目初步设计经过审批后,上级单位即应按部颁规定提高配备生产人员并组织培训。(2)生产单位在新设备投产前应组织专业人员结合实际编制各种电力生产现场规程制度和技术管理基础资料,经审批后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通过考试合格。(3)电力生产单位在新设备投产前应指派有关人员参加新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工作。(4)新设备试运前应完善各种安全设施。2.2设计制造阶段(1)电力生产的规划设计工作应严格按国家和部颁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充分听取电力生产部门意见,满足电力生产部门提出的安全生产要求。(2)生产单位应会同施工单位分别派出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人员对电力设备生产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现场监造。(3)在审核设计文件和图纸时,各级审查人员应对设计负有安全责任。(4)设计部门应按规定编写《安全和劳动卫生》专篇,对人身安全等都应有完善的措施。(5)设计部门要及时吸取生产中反馈的威胁安全生产的问题和事故教训,改进设计,必要时修改设计标准。2.3施工建设阶段(1)一切设备和建筑设施的安装建设均应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要求进行。(2)工程中有关安全和劳动卫生的项目不得任意削减。(3)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会同生产单位加强安全质量监督,严格执行验收制度,质量不合格的不验收,没有取得生产单位发给验收合格证的设备不能试运行。工程项目未全部完成的机组不能投产。(4)对于新建或者扩建工程必须贯彻执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注意的问题3.1重视电力生产的过程控制由于电能不能大量储存,它的生产、供应和使用必须同时完成,因而实现电能生产和消费的发、输、变、配、用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电能质量在某一环节是不可调整或只能在小范围内调整的。为此,在发、供电企业中建立ISO9000质量体系时,不应过多强调产品的质量管理,而是应该应用ISO9000管理的原理,建立一套规范电力生产流程的过程管理体系。3.2重点抓好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按照事故成因理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因此,电力生产安全工作的重点是确保人身安全、电网安全和设备安全。(1)人身安全。应用OHSMS管理体系的方法,通过广大员工对所从事的生产作业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加以贯彻落实,以保障自身和他人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安全。(2)电网安全。电网是电力生产的物质基础,要把《输电网安全性评价》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风险评估依据,并作为电源规划、电网改造和发展的主要依据。(3)设备安全。通过发电厂、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对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根据25项重点反事故措施计划,以及“设备无油化、装置自动化、保护微机化、调度自动化”等要求,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设备、装置的现代化水平。3.3加强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必须依靠有效的技术管理为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相应的参数、指标、试验数据的监督,判断设备的健康水平、运行工况和电能质量,以发现设备或生产过程的异常,从而进行调整和检修维护,达到超前预防和控制。四、加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