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九年级语文复习(二)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1~4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A.所以动心忍性/忍能对面为盗贼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C.人恒过,然后能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原文从正面将磨练激发人斗志的句子是:;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4.对文章开头六个历史名人事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都是出身寒微却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君贤相。B.他们在文中充当道理论据,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C.作者依据这些事例,推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然会经受种种磨难”的道理。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阅读《湖心亭看雪》一文,完成1~4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A.余住西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是日更定矣/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D.大喜曰/阿爷无大儿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文中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侦”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九年级语文复习(二)参考答案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A2.国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国外没有势力相当的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往往)灭亡。3.(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B—事实论据二、《湖心亭看雪》1.C2、(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3、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豪爽)的心情。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