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摩擦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视频展示:身边的摩擦现象结合视频及预习回顾初中学习的摩擦力概念?观看视频:1.获得感性认识,陶冶情操。2.了解生活中的摩擦,产生深入探究兴趣回忆摩擦力概念并回答。1.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带给我们的生活的情况,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观念。概念理解投影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概念,分别用动画和实验演示说明“相对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及判断方法。观看动画及演示,思考并交流指导帮助学生把握要点,突破理解难点[探究一]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抽书活动:两摞完全相同的书:1、分别在两摞书的上部与底部夹上两本相同的书,让一学生左右两手同时抽出两本书感受哪边比较容易抽出,并猜想可能的原因;2、再在两摞书的同一层(其中一摞中夹放了两张砂纸)夹上相同的书让学生抽出,感觉用力仍不同,猜想可能的原因,分析不出,教师让其拿开上面的书,发现砂纸1、其他同学合作进行抽书活动,一个用手掌在树上分别施加不同大小的压力,另一个同学将书抽出,体验有何不同感觉?2、思考、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并讨论交流。3、各小组代表发表本组讨论结果,表述猜想。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和从启示性演示实验中总结简单结论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积极表达。2.培养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3.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习惯和发现物理规律的敏感性以及对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分析推理能力。实验探究过程1.引导学生制订探究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答疑难,提供相关服务。2.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的渗透,物理实验操作规范指导。1.通过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制定记录表。2.分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处理。3.分析猜想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4.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1.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探究和理解过程。2.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探究中发现科学规律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实验操作技能。3.培养合作的精神,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实验结果分析,总结规律,完成评价1.展示部分小组的实验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的实验结论:①选中一组压力、摩擦力的数据,点击“图表向导”“xy散点图”完成后点击“添加趋势线”得到f-N的关系图线──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②这说明了什么?③分析两组数据,得到的直线斜率不同,为什么不同?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接触面次数木块与木板接触木块与毛巾接触木块与玻璃接触测量次数砝码数压力摩擦力f1压力摩擦力f2压力摩擦力f310000000234562.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和探究结果的评价。3.引导学生理解斜率意义(动摩擦因数);师生共同得出f=μN。4.展示不同材料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1.通过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制定记录表。2.分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处理。3.分析猜想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4.注意探究活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对其中不完善的部分提出改进建议,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1.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探究和理解过程。2.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探究中发现科学规律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反馈练习重2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50N,动摩擦因数是0.5,物体的一端连一根轻质弹簧.求:(1)当弹簧拉力为F=80N时,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多大?(2)当弹簧拉力为F=160N时,物体受地面的摩擦力多大?深化理解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特点,学以致用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教材P54(2)、P55(4)。2、在课后继续相关探索;扩展相关知识。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感悟颇多,总结几点如下:1、较为成功地展示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在初中学习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概念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