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书心得--自我反省与教学革新.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读书心得--自我反省与教学革新.doc

大学读书心得--自我反省与教学革新.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我反省与教学革新出于对理科的兴趣,我大一进校就锁定了阅读的范围,读数理化三门的发展史,从中理清理科发展的渐进形式。数学是一门严密性相当高的学科,所以对欲它的每一个小的分支我都有一种内心的推动里力去学好它。我一直坚信每一个数学理论的出现都是实际的问题的抽象化。不管是以前学的高等数学,还是现在的复变函数,更或者是现在的线形代数。其实,对于线形代数,它作为数学的一个小的支,我只是从高中课本中的线形函数的基础上抽象的,其他的并没有更深的认识,但是当我学了这门课程后给我最深的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定义,定理和推论,这在我目前学习的科目当中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区别点,这也是我后来对这门课程感到枯燥的一个点。除了读与理科相关的学科发展史,我还略为的读了一些相关的科普文章,然而在理科当中我犹以物理最为感兴趣。有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名为《M大统一理论》的书,其中不但介绍了当代物理学的前沿量子力学,相对论,还有就是其中提到了一门叫做矩阵力学的学科,对于前面两者以前都听老师讲过相关的知识。然而矩阵力学在大脑中确实没有任何的意识,所以我到图书馆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来看一下,不过我放弃了,因为要想搞清楚矩阵首先必须要学好线形代数,而且在当时也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以及进校时的压力比较大,所以也就没有去深入的了解了。然而,今年的我所开设的课程当中有线形代数这门课程,使我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让我按奈不住想去一赌为快,由于矩阵出现在第二章,我的跨越并没有成功,前后两章的联系太强了。但是很快课程也开始了,也就没有什么好烦恼的了,尽管课程已经开始上了,但是我还是想老师讲快一点,前面的疑问还有很多。这样我也能更快的接触到矩阵,可是就在开课不久我对线形代数的热诚一度下降,主要是在书中的频繁的定义使我对这门数学的分支有了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整本书都是以定义作为假设的基础上进而得到的定理和推论。但是我很快认识到我错了,主要是在第二章开始时老师以实际例子作为先导讲述了矩阵作为一种理论存在的现实性,它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抽象得到的数学模型最终上升到数学理论的,特别是在我学到复变函数中的关于无穷远点的留数是,对无穷远点的定义Res[f(z),∞]=(1/2лi)∮C-f(z)dz其中的积分曲线不再是正向曲线C而是C的逆向。尽管书中提到此积分的值与C无关,但是从后面的学习中使我渐渐的意识到书中的定义,很有可能是通过大量的事实验证了Res[f(z),∞]+∑Res[f(z),Zk]=0后进而得到的函数在无穷远点处的留数的定义,所以我开始认识到书中频繁的定义不仅仅是为了简化计算而提出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完全是从实际当中抽象出来的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是这门学科发展的源泉,它是从实际的例子抽象而上升到数学理论的。其实很大的一部分学生是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个学期或者是一两年的学习当中成为一个纯的理论家和解题高手的,即使达到了那样境界,那也顶多是一种固定的知识,而不是一种流动的知识。就现在大学教育来说的话,三到四年下来可以学习几十门课,尽管其中不乏出现大批专业知识很好的学生,但是那些都只是兼理论和技术都不成熟的混合体,出现了像很多人说的技术不如技工,而理论不如研究生的群体,但也是这一部分群体进一步可以成为专业的理论家,退一步可以成为很好优秀的高级技工。由于在校的课程教多,可以给学生一个在短暂的时间里就可以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有了很大的知识储备和发展的潜能。所以这个时期的学习基本上说都是定性的学习知识,主要是一种知识的拓展和认识一些各个学科的理论大厦——最原始的意识。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理论的水平。鉴于此,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在学科内和学科外找到知识的连接处形成一种自然的严密的内在联系,而不要使学生认为理论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更多的是客观事实本身存在的,而我们只是用符号表达出客观事实的内在联系。就好象莱布尼茨和牛顿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揭示积分的存在。一个从物理上,一个从几何上分别的建立了积分理论——殊途同归,是知识自然化。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