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家校共育,携手共育心得体会(5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家校共育,携手共育心得体会篇一成就美好未来——郭河镇明德小学六年级家长会报道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交流毕业班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促进学生学业成绩全面提高,2013年12月5日下午,郭河镇明德小学举行了毕业班学生家长会。会议由六(1)班童丽丽主任主持。学校党支部书记韦吉祥做了主题讲话。家长会上韦吉祥书记代表学校,感谢家长一直以来对学校的大力支持,然后向全体家长介绍了目前学校创建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创建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强调这些都需要家长们的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参与。他还说明了学校毕业班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具体工作要求,向家长们提出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建议,希望家长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为共同教育好孩子而努力。接着童丽丽主任就如何实施家庭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从理论和方法上作了详细的指导。你看,大屏幕上首先展示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喜报”,也展示进步较大的同学、学习自觉的同学,还表扬上课积极听讲、作业书写认真的同学。特别表扬了吴蕾同学获得学雷锋征文比赛县级一等奖;王萌同学获得规范字书写大赛县级二等奖;束雅同学获得纵横码知识竞赛、默打国家级二等奖;束雅同学获得文明出行演讲比赛县级三等奖;在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中,王佳、束雅获得一等奖;叶晔、何瑞麟获得二等奖;吴蕾、赵彧、王骏跃获得三等奖。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展示非常高兴,家长们也比较满意。接着,童丽丽从学习方法、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分析了六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家长一起探讨怎样做到高效学习,同时也指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多给孩子一点关爱,多给孩子一点安宁,多给孩子一点约束,多给孩子一点引导。最后,班主任又与个别学生家长沟通,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家长和授课教师深入交流,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看了孩子们在校作业,听了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孩子发展的建议。这次家长会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家长会,了解了毕业班的特殊性,知晓了家庭教育的一些注意点。他们将全力支持学校及班级的各项工作,将与学校、老师携手共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孩子们成就美好的未来。(文章热词:家校互动家校共育,携手共育心得体会篇二家校共建携手共育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德育的构建,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天然合家校共育,重在“合力”上下工夫。必须摒弃传统家校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家长也是学校教育的优秀资源。必须让这些资源在学校管理和教育中加以充分利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真正地变成1加1大于2的效应。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件事:(一)定期召开家长会我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全体学生的家长会,平时又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座谈会,及时地了解家庭教育的动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二)利用网络优势,拓宽家庭与学校互动的渠道。让家长与老师面对面互动,尽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互动形式,但这种方式的互动毕竟要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工作繁忙和在外地打工的家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优势,进行家校互动,也是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校训通平台,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班级的基本情况和重大活动,也可以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要求学校和教师给与解答的问题等。我们还利用手机微信或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等等。与家长适时交流,及时沟通,快速而便捷。绝大部分家长在同学校交流时都非常理性,使网络不仅成为接受家长监督的平台,而且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更是家校友谊的桥梁与纽带。(三)“家校共读活动”引导学习型家庭的建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文学家哥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法国诗人雨果则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读书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利于启智,有益于明史,儿童受到优秀书籍熏陶,将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正基于此在低年级时我在班级提出了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期内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向家长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淘气包马小跳等书籍,每天回家后让学生和家长共读书,并在“阅读存折”里记录下来孩子们读书的页数和家长参与活动的感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