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杜甫春望教案.docx

杜甫春望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杜甫春望教案杜甫春望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春望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杜甫春望教案1【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并准确背诵。2、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作者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习难点】2、品味诗歌语言,解读诗歌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融情与景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1、朗读法。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律诗,饱含了作者的爱国、忧国之情,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诗歌语言所传达的内在情感,陶冶性情,并能够当堂成诵。2、点拨法。这是本课的.第二首诗,诗歌的意境、风格以及情感都有明显的变化,在理解这种变化的缘由过程中,教师可对作者的生平背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唐肃宗至德元年六月,安史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时年七月,杜甫闻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为的消息,便将家小安顿在朗州羌村,只身投奔唐肃宗。不料途中被叛军俘虏,带回长安。叛军因杜甫官职卑微,未对他实行囚禁。此时的长安已被焚劫一空,作者环顾所见皆是满城荒凉,不禁悲从中来。于次年三月写下这首饱含深情的诗歌。朗读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提示个别字词的读音。教师纠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读音错误,并提示朗读情感;深沉、凝重,学生根据提示再度诗歌。文意解读诗歌题为”春望“,和上一首诗“望岳”一样都由一个”望“字总起全诗,由此可见本首诗歌的内容,皆是作者春日望中的所见所感。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描述春望所见之景: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虽然依旧是原来的样子,然而春临长安,眼前却是一片乱草丛生的荒废景象。“破”字道出了都城之破败,而“深”写出了野草之丰茂。“国破”而“山河在”,“城春”却“草木深”,两两相对,前后相比,无疑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春天本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时节。然而面对眼前这残破荒凉的景象,不免使人触景生情。杜甫春望教案2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精美语言和诗歌的修辞方式;2、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4、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与德育:5、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1.朗读法。2.诗歌境界教学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望岳》、《春望》。教学步骤:一、导入: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二、学习《望岳》(一)初读诗歌,感知韵味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韵脚是:了、晓、鸟、小。押的ao韵。字音见书下注释。(二)分组讨论,体会意境1、写作背景介绍: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2、诗文大意理解:泰山是如此雄伟,面对着齐鲁一带青翠的山色,一眼望不到边际。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高高的山峰仿佛分割了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远眺,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相比之下就会显得极为渺小。(此部分以整体为重,切忌逐字翻译。)3、体会意境:(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此问开放,但后要引导到“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一句。(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明确: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