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docx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杜甫诗三首教案《望岳》、《春望》、《石壕吏》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精美语言和诗歌的修辞方式;2、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4、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与德育:5、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1.朗读法。3.诗歌境界教学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望岳》、《春望》。教学步骤:一、导入: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二、学习《望岳》(一)初读诗歌,感知韵味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韵脚是:了、晓、鸟、小。押的ao韵。字音见书下注释。(二)分组讨论,体会意境1、写作背景介绍: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2、诗文大意理解:泰山是如此雄伟,面对着齐鲁一带青翠的山色,一眼望不到边际。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高高的山峰仿佛分割了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远眺,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相比之下就会显得极为渺小。(此部分以整体为重,切忌逐字翻译。)3、体会意境:(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此问开放,但后要引导到“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一句。(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明确: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三)读背诗歌,领悟感情1、问题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图解诗歌: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整体形象(诗眼)虚实细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实景)景色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虚想)感受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3、师生同读,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三、学习《春望》方法同前一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一)初读诗歌,感知韵味韵脚是:深、心、金、簪。押的in(an)韵。(二)分组讨论,体会意境1、写作背景介绍: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2、诗文大意理解: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教学要点:学习《石壕吏》教学步骤:一、读背导入:1、读背前两首诗;2、在前面已经讲解了杜甫的两首写景抒情的诗,大家也了解到杜甫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称道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面对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二、学习诗歌:(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师读、生读。2、生复述诗歌大意。明确:本诗是一篇叙事诗。按故事发展图解:时间地点事件(暮)(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社会动荡不得安宁老翁:逾墙走睡卧不宁人官吏:呼一何怒凶暴蛮横不可一世物老妇:啼一何苦值得同情勇挑重担杜甫:沉默关心时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