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政治考点知识归纳.docx
上传人:小长****6淑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知识归纳.docx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知识归纳.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知识归纳江苏高考政治考点知识归纳政治作为高考的文科综合科目之一,复习的课时少,知识点又多,江苏的学生要做好复习计划,将学过的知识点逐个掌握好。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重要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政治易混知识1、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不一定要经历失败)2、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不一定)3、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不一定是不同的)4、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通过亲自实践获得);二是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如读书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5、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不一定)6、实践决定于认识(决定不等于决定于)7、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获得知识,必须亲自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9、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唯一来源)10、物质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11、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1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主要标准改为唯一标准)1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4、“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15、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6、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根本任务)17、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政府依法执政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表现。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4、依法行政的意义:(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5、为什么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①由国家性质以及政府性质决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②(第4点中4个有利于)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基本途径④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6、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审慎行使力科学民主决策1、政府行使权力的环节:决策、执行、监督等。2、提高决策水平的措施:(1)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全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的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3、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1)切实保障广大人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2)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4、行政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5、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1)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2)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