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是你****嘉嘉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模块考试高一期中历史试题(2017.4)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C.自耕农经济脆弱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3、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议,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正确的是()①海瑞正确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②丘浚客观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5、某考在古队在江南一古墓中发现粉彩、棉毯、唐三彩等遗物,此墓最早可能建于()A.唐朝B.南宋C.元D.明朝6、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赞美的是我国古代陶瓷业中的()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珐琅彩7、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A.古代中国农业生产落后B.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落后C.统治者长期推行封闭的对外政策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8、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耕经济B.限制工商业发展C.维护封建统治D.防范“外夷”入侵9、“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C.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10、明朝小说《警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①施复夫妇是机户②当时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当时农业还较落后④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11、2012年6月,中美联合考古小组在江西省仙人洞发掘出距今约有两万年的大陶碗碎片。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早在两万年前,中国已经使用陶器”的结论。这一研究过程()A.推论不合理,材料不可信B.推论有道理,材料不可信C.推论不合理,材料可信D.推论有道理,材料可信12、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B.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D.贵族阶层已经消失13、新航路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欧洲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马克思在《不列颠的印度的统治》中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上述材料主要揭露了()A.殖民扩张的残暴B.种植场主的虚伪C.英荷之间的矛盾D.垄断组织的扩张15、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者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它遭到海上运输业发达的荷兰的强烈反对,导致英荷战争爆发。由此说明这场冲突的实际上是一场()A.商业战争B.殖民战争C.海上战争D.宗教战争16、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C.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D.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17、以生产方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