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辅导考试范围:中国地理(八上、八下)第一章:疆域、人口、民族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章:自然资源第四章:经济发展第五章:四大地理区域第六章:省级区域——北京(海淀)、港澳、台湾、新疆第七章: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西双版纳第八章:跨省区域——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题目类型及分值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30道,每题1分,共30分(二)双项选择:10道,每题2分,共20分综合题:共50分5道大题(行政区划、地形和气候等综合;四大地理区域和北京等综合;台湾;西双版纳;长江沿江地带和交通等综合。)三、章节复习重点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位置优越:半球位置(明确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能够在关于我国位置的描述中,区分出海陆位置)3.34个省级行政区: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重点掌握新疆、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重庆、云南、福建、上海等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在图上的位置。)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特点:(明确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变化上的特点——数量大、增长快)对策:(知道我国应对人口问题的人口国策的含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等(请参考教材P17,图1.16,分清民族和文化)4.民族的分布: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重点了解P17,图1.16涉及的几个民族的省区分布和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明确特点,会看图示)2.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重点落实太行山、秦岭、台湾山脉等在图上的位置)主要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1.主要明确四大高原的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重点掌握塔里木盆地的资源特点和四川盆地的位置;3.东北平原的特点)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南北气温的差异:冬季:南北温差大(重点掌握根本成因是纬度因素)温度带的划分(重点掌握1.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秦淮一线;2.热带和亚热带的界线——北回归线)2.东西干湿的差异: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引申:由此产生的从东向西自然景观的不同)干湿地区的划分(重点掌握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秦淮一线)3.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重点掌握主要成因——海陆位置)4.气候复杂多样:熟悉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及各气候的特点(重点掌握四川、北京等地的气候类型及特点)5.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①(0℃)等温线②(800㎜)年等降水量线③(亚热带与北温带)温度带间的界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干湿地区间的界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间的界线⑥(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四大区域间的界线第三节河流和湖泊2.黄河的治理:各河段主要特点(重点掌握1.有“塞上江南”之称的两块平原;2.下游进入平原,水流减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3.长江的开发:有利方面(重点掌握1.有“水能宝库”之称、2.是我国通航里程最长、货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自然资源与我们:自然资源的概念(能够区分自然资源和工农业劳动产品)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们该怎么做(明确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和做法,如:杜绝浪费、废物再利用、绿色出行等)第二节土地资源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重点掌握几种农业用地的分布,用P69活动1复习)第三节水资源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兴修水库空间上:南丰北缺——跨流域调水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情况:供需矛盾突出;利用率低、浪费、污染严重途径:节水比调水更重要(记住节水标志)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认识主要的铁路线(重点掌握陇海线、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落实到图上。)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认识主要的铁路枢纽(重点掌握郑州、徐州,同铁路线一起落实在图上)4.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用教材P97活动1、2复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农业的地区分布:南北之差(重点掌握秦岭—淮河南北的耕地类型、熟制及东北地区的主要作物和“东北三宝”,用教材P101活动1复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2.工业的空间分布:我国工业分布为沿铁路线、沿河和沿海的特点。从北向南有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