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下期中考试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特征:繁荣与开放第一课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2、南北归一:589年,隋文帝灭陈,南北重归统一。3、统一意义;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后来隋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统一的历史条件: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人民渴望统一③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国力强大。④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⑤隋朝为灭陈做了充分的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5、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人民的辛勤劳动。6、经济繁荣(开皇之治)的表现:1)人口大幅增长2)修建了许多大粮仓3)储存的物品可以供五六十年开销。史称开皇之治。7、大运河的开通:(“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605年3)人物:隋炀帝4)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5)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向南)6)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由北向南)7)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8)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有利于统一国家巩固和发展。9)全长:两千多公里。8、评价大运河: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9、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条件:①隋文帝时经济繁荣,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第二课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地训;2)明白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关注民生。(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4、唐太宗的治国思想:1)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2)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取正确意见;3)大臣要廉洁奉公。6、唐太宗的治国措施:1)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2)政治: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3)用人:注意任用贤才(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和虚心纳谏(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6、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山西文水),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7、武则天的功绩: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选拔贤才。3)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后人评价“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或有贞观遗风)。8、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政府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于听取正确意见,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提倡节俭;重视科举;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他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后世称之为“贞观之治:。第三课1、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励精为治”;重视地方吏治,戒奢从简。2、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③蔬菜新品种从西域传入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行⑤制成曲辕犁⑥创制筒车。⑦人们积极抗旱,治理蝗灾,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手工业:①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发展,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最为有名。商业:①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内分坊和市(坊:居民住宅区;市:商业区)③长安云集边疆种族和世界各国的人,即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3、开元盛世的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4、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开元盛世是几代皇帝共同努力的结果,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唐玄宗开元年间,善于用人,勤于政事,注重节俭,采取了较为清明措施。5、唐朝衰亡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他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他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907年,唐朝灭亡。6、唐玄宗前期、武则天和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答:注意发展生产,关注民生,善于用人,用于纳谏,听取正确意见,以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