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师提问的技巧.docx
上传人:努力****星驰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幼儿园小班教师提问的技巧.docx

幼儿园小班教师提问的技巧.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小班教师提问的技巧幼儿园小班教师提问的技巧导语: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多次观摩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总会发现教师的提问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集体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常用的师幼交流的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教师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兴趣,巧妙设问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可见,提问在集体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从小班幼儿心理特点探寻提问研究的角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即以学习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这个过程中教师担当着导师的角色,引导着幼儿的学习和活动,而提问恰恰是引导的重要方式之一。(一)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年龄在3岁~4岁之间,该阶段幼儿在心理发展上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在感知觉上,小班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基本发展成熟,对时间、空间的感知也已经形成,在观察力的发展上,大多停留于较为肤浅的观察,自我的观察兴趣往往会代替教师所要求的观察目的。第二,思维方式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而非事物的内在联系,对较为抽象的道德概念等难以理解。小班幼儿的记忆以机械识记为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第三,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喜欢想象,且想象具有随意性。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分钟~5分钟,幼儿大多关注于明显的、鲜艳的事物,对其他事物往往不予注意。他们还喜欢想象、喜欢夸大想象的内容,其想象的目的和主题极不稳定,具有随意性。第四,自我意识已经萌芽,在评价方面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了自我意识,且处于“第一反抗期”,常进行与成人不合作的行为,但多见于针对家长,针对教师的则较少。另外,由于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他们易于相信成人对其的评价。(二)提问研究的角度鲍里奇(Gary.D.Borich)认为“任何口头的说法或手势,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就被看做是问题,如果这种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那么这种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潘尼厄(Pennyur)提出了有效提问的六条标准,包括清楚(clarity)、有学习价值(learningvalue)、能激发兴趣(interest)、实用性(availability)、扩展性(extension)和教师反馈(teacherreaction)。而提问实际上是一个师幼互动的行为,是一个“行为链”。卡兹登(Cazden)认为,这条行为链中主要有三个“链接点”,即发问(initiation)、应答(response)和反馈(reflect)。由于幼儿园小班幼儿自身的独特性,针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提问也同样具有独特性,因此在具体的提问策略上,要表现出不同于中小学生的特点,不能照搬照抄。提问实际上是一个师幼互动的行为,是一个“行为链”。卡兹登(Cazden)认为,这条行为链中主要有三个“链接点”,即发问(initiation)、应答(response)和反馈(reflect)。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幼儿园小班教学的提问策略。二、幼儿园小班课堂有效提问的具体策略(一)发问策略分析在发问环节,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问什么、什么时候问、怎么问这三个问题。在设计问题时,一方面要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在具体提问时,要把握提问的时机,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寻求答案。1.提问的类型戴维斯(Davis)把问题分为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封闭性不等于专制性,在设计封闭性问题时,要避免教师的专制性。如教师询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根据书上的图片,教师所期待的答案是“绿色”,被点名的幼儿也给出了正确答案,但这时有其他小朋友说“黄色的”。显然,后者并不是教师期待的答案,但教师不能因此否定或者忽视该幼儿的答案,因为树叶也可能是黄色的。对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追问“树叶什么时候是黄色的”,以拓展幼儿的思维。瑞格(Wragg)把问题分为回忆性问题和思考性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同样是封闭性问题,应以封闭思考性问题为主,封闭回忆性问题为辅。因为封闭思考性问题可以启发儿童的思考,而封闭回忆性问题只是对内容或教师话语的简单回忆,它可以作为封闭思考性问题提问的开端,形成连续性提问的方式。如在讲述故事之后,教师可以用“刚才故事里谁和谁在一起玩啊”来了解幼儿的记忆,并以此为开端进行追问,如“小猫和小狗玩得怎么样?为什么?”如果通篇都以封闭回忆性问题来提问幼儿,则会使幼儿失去耐心,达不到启发教育的目的。有学者认为是非型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属于无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