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的]一、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三、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四、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一、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二、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引入课题。1、复习杜甫的《绝句》和王安石的《泊船瓜州》2、进行比较,激发兴趣,引入课题。二、学生朗读全文,要求: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三、讲读体会:1.第一段:迎春(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第二段:绘春。(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切”说明什么?(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理解词语“朗润”背诵第2节。(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朗读、背诵。(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2、精讲“春草图”,略讲“春花图”。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绝大多数同学喜欢春天,因被春天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怏然的生机所激动,谁能来描绘一下春天的景色呢?学生口述。以此导入新课。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48年6月曾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临终之前嘱其家人不要购买党政府配售的美援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毫不妥协的反帝精神。他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其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绿》等。他的散文大多讲述自己的经历,描绘祖国的湖光山色,抒发个人情思,也有揭露旧社会的。听课文录音学生自己划生字,并注音润rùn嫩nèn眨zhǎ黄晕yùn酿niàng巢cháo脆cuì蓑suō笠lì分析、讨论课文1、指名读《春》,读前提出思考题: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提示)2、齐读第1段课文。提问:文章的开头写得很好,体会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老师追问:一般人写文章总是爱抽象简单地说:“春天快来了”或“渴望已久的春天终于来了!”试比较课文开头的句子,哪句写得好呢?学生讨论后,老师补充:开头一句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东风来了”,“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春天的报信者。“脚步近了”把春天拟作人。从盼望到感到,春风来了,到仿佛听到春天的脚步声,步步逼近,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心情。另外,开头短短一句还做到了落笔紧扣题旨,点明了春的到来。从文章结构上来看,有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五幅春景图的描绘是这句话的具体表现。3、指名朗读课文第2段,提出下列问题,阅读讨论。提问:(1).这段写的是什么?追问: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2).“一切”这是泛指整个自然界,接下去写了些什么?(3).春天的山、水、太阳又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来写它们的呢?(4).“水”又为什么用“涨”来说明呢?(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4.提问:看看第3段到第二部分末,作者共描绘了几幅春景图呢?学生阅读,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5、齐读“春草图”。提问:(1).春天来了,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2).这段第1句写了小草的嫩和绿,第2句写了什么呢?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呢?(3).“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说明草很多。但是,如果这样写“园子里、田野里,瞧去绿茵茵的全是草。”你们说好不好?(学生议论)(4).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了许多人。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人的动作。有哪些动作呢?从这些动作中,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些什么人?(学生口头回答)(5).本段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是借风衬草,这句与上下文有联系吗?指名朗读春草图。6、默读课文第4段,老师出示投影片,请同学们根据投影片上的问题思考,准备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