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推荐】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P117——P119页复习、例1、例2、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想一想、做一做及P120页T1-4。教学目的有以下三点: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的方法。2、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分析等理关系的能力。一、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应用题。难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写好题目的纸条等。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的解方程、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深入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热爱自然科学的品质。二、教学教法: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进行教学:讲授法、对比法、分组讨论法。在准备阶段,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可以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此题,从而为今天学习较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在新课阶段,应用讲授法和对比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例1和准备题的内在联系,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从而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同时也能理解掌握本课的难点。在小结阶段,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得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在练习阶段,教师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巩固练习。三、教学步骤:在教学步骤上,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一、准备。教师出示复习题,学生读题后说:“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解答这道题。”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解法一:35+40=75(千克)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X-35=40X=40+35X=75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二、新课。教师出示例1:请学生思考:这道题和上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想: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X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X千克5千克7袋40千克解:设原有X千克。X-5X7=40X-35=40X=40+35X=75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教师:“用方程解答应用题也要检查答案对不对。检验时,要先检查方程是不是符合题意,然后再把解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看解得对不对。请你用上面的方法检验例1的答案对不对。”教师出示例2: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了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想:付出的钱数-4节电池的钱数=找回的钱数8.5元4X0.1解:设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X元。8.5-4X=0.14X=8.5-0.14X=8.4X=8.44X=2.1答: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2.1元。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想?列出方程来。教师: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答出来。三、小结。教师:大家分组来总结列出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再写出答案。把例1中的前两个条件改写成“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问题改成“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该怎样解?四、练习:1、下面两题,先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把每个方程补充完整。(1)小明买4支铅笔,每支X元,付给营业员3.5元,找回0.1元。—————————————=0.1(2)建筑工地运来5车水泥,每车X吨,用去13吨以后还剩7吨。—————————————=72、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3个班,每班18本,还剩35本。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五、布置作业(略)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执教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长方体的认识。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而且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形体观念。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并掌握其特征。在能力训练方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及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情感态度方面: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实践第一”的观点,享受成功的喜悦。3、教材重、难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