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评估.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评估.doc

论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评估.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论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评估论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评估摘要:由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无法满足当今审计实务的最新发展需要,其实际应用功效偏低,因而急需一种全新审计模式来代替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就应运而生。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风险评估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审计风险的评估,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以提高审计的质量。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企业经营风险;风险评估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35-03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引入风险导向审计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当时的注册会计师职业界面临着空前的“诉讼爆炸”,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日益增强,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我国风险导向审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公司经营本身存在的风险,以及审计技术的局限性等,使得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所作出的审计意见作完全的保证,而只对有能力作出保证的程度承担责任,这时,审计界就开始探讨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在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时,审计人员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而从较低层面上评估风险,导致审计资源在低风险和高风险审计领域的分配不当,难以保证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对账户余额和交易层次风险的评估,但企业处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目标、企业战略和经营风险都将最终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当企业管理当局串通舞弊时,内部控制是失效的。如果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就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和舞弊行为。因而急需一种全新审计模式来代替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就应运而生。(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与特征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的分析和评估为基础,综合考虑评价影响审计风险的各种因素,并将风险水平加以量化,然后以此为根据来确定审计实施的重点和范围,进而对被审事项的真实、公允进行实质性检查。它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将由企业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是评估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与延伸。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是风险评估整个流程突出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审计起点从原来的会计报表项目转为从企业的环境、性质、目标战略及业务流程,全面评估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二、审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其中风险评估是基础和前提,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一)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根据新的审计准则,总体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产经营风险的大小,而企业内部控制设置和执行的缺陷及具体认定本身固有缺陷也会造成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审计的最根本着眼点就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也从企业经营风险和控制风险上来进行设计。会计报表风险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和相关经营风险的副产品,①其审计风险=企业经营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②(二)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来确定。1.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产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外部环境包括企业所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宏观经济环境。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不恰当或存在缺陷,就有可能造成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3.经营活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会产生经营风险,而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以及为实现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关键经营流程。4.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对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可能对管理层产生压力,促使其采取行动改善财务业绩或歪曲财务报表。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因素包括关键业绩指标、业绩趋势、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5.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能有效防止、发现和纠正被审计单位差错和舞弊,如果内部控制不利,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