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六章 蒸发.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4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化工原理第六章 蒸发.ppt

化工原理第六章蒸发.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章蒸发第一节概述装置:下部有加热室(管式换热器)管外:加热饱和蒸汽蒸发器管内:溶液沸腾汽化浓缩液底部排出上部:分离室蒸汽与液沫分离,挡板除沫冷凝器二、蒸发过程的分类:1、操作压力常压沸点>100℃饱和蒸汽压力高减压沸点低:(1)↑Δtm,(2)可利用废汽(3)热敏性物质沸点温度低,减少热损失缺点:(1)真空装置(2)沸点↓,μ↑,α↓,K↓(3)二次蒸汽t↓,冷凝器温差2、二次蒸汽利用单效蒸发多效蒸发二次蒸汽用于下一效操作压力、沸点低于上效3、操作情况连续式以X1出料沸点最高间隙式一次加料→最终X1出料连续加料维持液面,X1一次出料间隙式时,x值一直变化间隙式生产能力>连续式(操作情况下),但间隙式存在非生产时间。三、蒸发过程总结1、实质是传热过程2、沸点升高,传热温差小于蒸发纯溶剂3、重视体系特性结垢、结晶热敏物质粘度与腐蚀性等第二节单效蒸发一、单效蒸发器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方程沸点升高关系式1、蒸发量w以单位时间为基准,物料衡算:2、加热蒸汽消耗量D:以单位时间为基准,焓衡算,0℃焓值为0H:TS(PS)下饱和蒸汽的焓值;H’:二次蒸汽焓值;h0,h1使用焓浓图查得hw:TS下饱和冷凝水的焓值。如果不考虑溶液的稀释热r’:二次蒸汽的汽化潜热r:饱和蒸汽(加热)汽化潜热讨论:(1)若沸点进料,t0=t1,且QL=0(蒸发1kg水蒸汽量)(2)由于蒸汽汽化潜热随温度(p)变化不大考虑到r与r’的差别及QL,D1.1w3、蒸发器的传热面积:若不考虑热损失:Q=Dr且整个蒸发过程是恒温差过程:K值的计算:α冷凝>α沸腾管内溶液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物性蒸发器形状沸腾传热形式操作条件K值一般为实验求取。二、浓缩热与溶液的焓浓图NaCl、CaCl2稀释时放热,浓缩时需加热,浓度变大时影响越大。溶液的焓值由焓浓图查出。实例:不考虑浓缩热,相同传热面积S下,处理量F与实际的高6%。三、蒸发设备中的温度差损失t1实际条件(1)溶液沸点升高下的沸点(2)蒸发器液层压强(3)蒸发器冷凝器的压降1、溶液沸点升高――杜林规则’:与溶液的种类、浓度、蒸汽压力有关(1)手册上可以查到常压下的溶液沸点(2)杜林规则:(压强影响)两种不同压力下溶液的沸点差与另一种标准液体在相应压力下的沸点差的比值为常数。(1)水的关系可以查图表(2)已知两组数据tA与tA0,可求另一tA’2、液体静压头和加热管内磨擦损失影响:(1)保持一定的液位:(加热管长的1/2-2/3)(2)动液位取平均压强―加热管中部p:液面上的压强;L:加热管底部以上液层高;ρ:液体的平均密度。*加热管内流速较大时,磨擦损失增大液体平均压强。3、管道流体阻力产生压降的影响pC<p二次蒸汽饱和温度↓温度差损失十分明显,注意选择加热蒸汽压强!第三节多效蒸发理论上:一效1kg蒸汽1kg水沸点进料(各级),QL=0,二效1kg蒸汽2kg水温度差损失,三效1kg蒸汽3kg水不同压力下的值。实际上:D/W123451.10.570.40.30.27一、多效蒸发的流程溶液与加热蒸汽成并流-――→并流溶液与加热蒸汽成逆流―――→逆流溶液与加热蒸汽间或并逆流-→错流每一效加入原料液―――――→平流1、并流法:(1)P>P1>P2>…>PC自流(2)t>t1>t2>…>tC闪蒸(高于沸点进料)(3)浓度↑,T↓,μ↑,α↓(最后两效严重)2、逆流法:利用泵将物料打入下一效除末效外,低于沸点进料X↑,T↑,μ不致太大,α不致过小3、错流法:合并1,2,如NaOH2-3-1,3-1-2等4、平流法:有结晶析出*部分二次蒸汽可作预热料液二、多效蒸发器的温差损失和效数限制以三效为例:加热蒸汽T相同条件下t总<单效t总,沸点↑越大,下降幅度越大,效数↑,t总↓,各效越小。*维持泡核沸腾5-7℃,(效数限制)电解质溶液2-3效;糖水4-6效;海水淡化,(稀溶液)多一些。三、单效蒸发器与多效蒸发器生产能力比较1、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生产能力:单位时间内的蒸发水量。若QL=0,t0=t1,传热量全部用于蒸发蒸发量正比于传热速率:生产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蒸发水量U=W/S若QL=0,t0=t1(忽略稀释热)Cp0=Cp1Δt↑饱和蒸汽压↑操作压力↓不凝气提高K结垢i:物性、操作条件2、单效与多效的比较QL=0,浓缩热Cp0=Cp1,沸点进料。若不考虑温度损失:QI≈Q,∴单效生产强度=3倍三效生产强度去掉假设:多效生产强度小于单效生产强度.提高了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