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苏省产业集聚标准化试点任务书试点名称江苏省中国(丹阳)眼镜城眼镜验配产业集聚标准化试点项目下达时间承担单位中国(丹阳)眼镜城市场管理办公室管理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阳质量技术监督局项目下达单位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起止时间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填写说明1、试点名称用“江苏省×××标准化试点”表述。其中×××用具体的试点内容填写。2、项目下达时间指试点项目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时间。3、承担单位指试点工作具体实施单位。4、参加单位指参与部分试点任务的单位。5、管理单位指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6、项目下达单位指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7、本任务书一式三份。(省质监局一份、省辖市质监局一份、试点单位一份,参加单位视情增加份数)。一、试点单位简介及试点目的中国(丹阳)眼镜城坐落于素有“中国眼镜之乡”美誉的丹阳市,是长三角地区最具特色的轻工业休闲类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特色鲜明,观赏游憩价值高,初步具备综合类旅游景区的功能。眼镜产业是丹阳的支柱产业,眼镜是丹阳的城市名片和对外窗口。目前包括中国(丹阳)眼镜城在内的丹阳共拥有包括国内最大的万新光学有限公司在内的1000多家眼镜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已达6万余人,销售额120亿元左右。年产眼镜架近1.2亿副,占全国1/3强;光学玻璃及树脂镜片2.5亿副,占全国生产总量70%以上,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合金架、全钛架、玻璃镜片、树脂镜片、隐形眼镜已形成系列化。产品60%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近1.6亿美元。近年来,丹阳眼镜产业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率持续发展。丹阳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集散地和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也是“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百强市场”,“丹阳眼镜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全国文明集贸市场”。丹阳眼镜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的集体创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6年车站、双庙两个村在火车站附近建起了全国最早的专门用于眼镜交易的“华阳眼镜市场”和“云阳眼镜市场”,组成了最初的丹阳眼镜城,到上个世纪末,经过四期改造,两个市场连成一片,占地25亩,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拥有门面房400多间,摊位500多个,拥有眼镜经营户600多户,经营眼镜架、镜片、成品眼镜、眼镜专用工具、眼镜零配件等几千个品种,交易量超过了1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眼镜交易批发市场,并开始走出国门。新世纪初,丹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丹阳眼镜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丹阳市眼镜产业发展规划》,开始着手进行扩建改造。2003年中国(丹阳)眼镜城建设项目启动,于2006年完成一期工程,总投资达1.5亿元,占地27亩,建筑面积为37000平方米,商铺600余间。2006年,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丹阳成立,眼镜检测项目覆盖了所有眼镜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ISO、EN、ANSI、DIN等相关标准。不仅使丹阳生产的镜架合格率达到90%,镜片合格率100%,大幅提高了科研开发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心设立在丹阳就意味着丹阳的眼镜产业代表着中国眼镜产业,同时,加快我市乃至我国眼镜产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标准的修改和制定,化解贸易摩擦,进一步扩大我市乃至我国眼镜产品的出口。2007年,中国(丹阳)眼镜城被江苏省列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扶持项目,批准为“中国(丹阳)眼镜城服务业集聚区”,奠定了省级专业市场地位,目前集聚区的面积达5平方公里。2010年,中国(丹阳)眼镜城定位“国内知名休闲购物主题旅游区”,把“配丹阳眼镜”做成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丹阳“配镜游”,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区。目前景区规模和档次均为全国之最,丹阳眼镜市场成为年成交额达50亿的全国大型专业市场。丹阳眼镜业经过持续快速发展,质量意识不断强化,现已走上质量兴业之路。丹阳眼镜市场经营眼镜的有注册商标230个,拥有全国眼镜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1个(万新),并还拥有中国知名品牌1个(明月),江苏省名牌3项、江苏省著名商标数项,如东方、万达、亚太、鸿晨、东湖镜盒、东宝、康美达、金目等,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5项。世界光学镜片巨头依视路、隐形眼镜企业海昌等企业均坐落于丹阳。正在开工建设的眼镜城二期项目--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占地面积64亩,建筑面积14万平米,总投资达5亿元人民币,将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规划建设成集贸易研发、商务会展、旅游购物、美食物流、金融服务等功能齐全的国内唯一、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的综合型眼镜城。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是丹阳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发展的需要,将对丹阳服务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眼镜城的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势必将拉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