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语(lùnyǔ)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中国古代(gǔdài)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子(lǎozi)为师。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作成《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zhǔzhāng)、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lùnyǔ)为人谋而不忠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kǒnɡz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我)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chuánshòu)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有:通“又”,古人(gǔrén)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六十而耳顺(ěrshùn),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zhīdào)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课文(kèwén)探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kěyǐ)为师矣。”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得到新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píngjiè)(它)做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míhuò)而无所得;(而)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lòuxiàn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kǒnɡz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多么有)贤德啊,颜回!”子曰:“知之者不如(bùrú)好之者,好之者不如(bùrú)乐之者。孔子(kǒnꞬz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1.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xiūcí)?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qízhōng)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tiānshàng)的浮云一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bùshàn)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走路,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quēdiǎn)(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shìzhěrúsī)夫,不舍昼夜。”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shíguāng)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zhēnxī)时间。1.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bùkě)夺志也。”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gǎibiàn)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gǎibiàn)志气。”子夏曰:“博学(bóxué)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réndé)就在其中了。”齐读、试背全文(quánwén)。文言文词语(cíyǔ)学习方法:2.通假字:3.古今(Ɡǔjīn)异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好之者不如(bùrú)乐之者5.语气词:6.虚词(xūcí):于而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jūnzǐ)乎(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