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前言2.成本計算系統之系統架構3.上線程序4.成本計算邏輯簡介5.基本資料建立及資料欄位說明6.在製約量計算及資料欄位說明7.成本計算及資料欄位說明8.個案說明9.測驗及問卷一、課程大綱二、教育訓練課程之目的三、系統功能及效益介紹四、手冊應用及導讀1.瞭解系統之效益及功能。2.瞭解資料蒐集及整理重點。3.熟悉系統之操作方式。4.瞭解系統例行作業程序。5.瞭解系統上線之步驟及導入程序三、系統功能及效益介紹一、系統主畫面二、系統功能圖三、成本系統上線之前置條件四、系統主作業程序概述五、成本計算系統與製造業其他系統之關聯基本資料管理成本系統參數設定、製令工時建立、線別成本建立異動資料清單成本計算生產成本計算作業報表列印產品成本分析表、產品成本明細表、製令成本分析表、製令成本明細表、直接原料明細表批次作業製令工時產生作業、線別工時彙總(一).基本資料管理系統(二).庫存管理系統(三).產品結構系統(四).採購管理系統(五).製令管理系統(六).製令製程管理系統(七).會計系統基本資料建立成本計算系統一、電腦化推動步驟二、基本資料之建立三、期初餘額導入四、成本系統上線的時機1.電腦化先期教育訓練。2.電腦化系統教育訓練。3.各項編號擬定。4.基本資料蒐集整理(基本資料表填寫)。5.電腦化作業程序擬定(沙盤推演)。6.基本資料建檔系統操作訓練。7.基本資料檢核及資料建檔。8.異動資料操作訓練及上機模擬演練。9.期初餘額結算輸入。10.各項異動資料開始上線輸入。11.上線後檢討及系統調整。1.生產線資料建立作業2.成本系統參數設定:成本分類方式.材料人工在製約量計算方式.3.製令工時建立作業4.線別成本建立作業三、期初餘額導入四、成本系統上線之時機1.前言2.成本計算系統之系統架構3.上線程序4.成本計算邏輯簡介5.基本資料建立及資料欄位說明6.在製約量計算及資料欄位說明7.成本計算及資料欄位說明8.個案說明9.測驗及問卷一、在製約量與約當產量二、簡例說明三、成本計算邏輯四、單位成本計算步驟目的:為了使當月未結案之製令,單元成本更接近實際成本所衍生對於在製品所認定預估之完成成品之量生產量稱之為【在製約量】。而如果該製令當月開始開工生產,月底只完成了60PCS,而該月份確實領料了100套,人工成本投入了900元,製造費用280元,領料成本為5,000元,現場尚餘40PCS未完工,完工程度80%(表示在投入些許之工時即可全部完成),您認為該產品之實際成本為何?40*0.8=32PCS其所代表的意義稱為【在製約量】,即現場的【WIP】量,視同多少完成品。以下我們以兩張製令所發生之實際生產記錄及成本來向各位說明產品成本之來源要素及計算邏輯,希望藉著本範例加強各位對成本計算的概念。BOMABCDA標準成本﹦21元材料當月月加權B=10元C=5元D=1元小計﹦16元BOMABCDA標準成本﹦21元材料當月月加權B=10元C=5元D=1元小計﹦16元.人工成本=製令工時*線別標準成本.製造費用=製令工時*線別標準製造費用.加工費用=實際發生託外進貨淨額.材料成本=實際領料成本.人工成本=製令工時*線別當月實際成本.製造費用=製令工時*線別當月實際製造費用.加工費用=實際發生託外進貨淨額.材料成本=實際領料成本1.計算製令之製造成本。2.由製令計算當月之產品生產成本。3.計算當月之出庫成本。製令成本ABCDEFHGBOM架構一、生產線建立及資料欄位說明二、製令工時建立及資料欄位說明三、線別工時彙總及資料欄位說明四、線別成本資料建立及欄位說明製造部製一課製二課ABCEFG組組組組組組目的:建立每張製令於生產線所花費之工時無效工時對生產線之【單位人工】有直接影響,如果停工待料等異常工時,併入製令歸屬成本,對於單批之製令成本會激增,以致於影響產品成本,如此與標準成本進行比較時比較基礎就不同,最好能歸屬於【製造費用】,將其分攤至所有產品成本中為最佳。資料輸入之時機應注意:【工時必須在開工日及完工日之期間發生】1.直接逐筆資料輸入2.依生產記錄產生由製程參數設定之【生產工時蒐集依據】(報工單or移轉單)產生工時資料至製令工時資料建立中。3.依製令製程標準工時產生由產品結構系統將【產品途程資料】上之工時資料彙整入製令工時資料建立中。3.依產品途程標準工時產生由生產入庫之資料*該品號之【途程品號】之標準工時資料將製令工時資料彙入本作業。時機:每月製令工時輸入完成後可執行,可重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