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科学小论文科学小论文【通用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小论文,欢迎大家分享。科学小论文1摘要:通过中学物理教学中热胀冷缩实验的教具设计及制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热胀冷缩实验教具制作1、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关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1],然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是物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融会贯通。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就像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一样,物理学家的任何新思想正确与否和正确到何种程度均需由实验检验[2]。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又是实际联系理论的结合,也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正在向多层次,多特色的方向发展[3],无论是中学物理还是大学物理都处在各自的变革中,改革的目标基本一致,都是以人为本,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4],即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5],课题组自制热胀冷缩实验教具与教育新课标教学特色接轨,便于启迪学生开拓创新。2、教具设计2.1教具介绍教具由塑料管、刻度小棒、铜丝、导线、胶水、酒精、食盐指示灯及外接电源构成,如图1所示。1.塑料管(盛装液体和导线);2.刻度小棒(指示塑料管液体膨胀的高度);3.铜丝(将塑料管固定在刻度小棒上);4.导线(与塑料管中的液体形成电通路);5.酒精(作为膨胀系数较大的标准);6.食盐(与酒精混合后形成电解液);7.指示灯(当塑料管中的液体膨胀到一定高度后灯发光);8.胶水(密封塑料管的两端);9.电源(为指示灯提供电压)。2.2教具演示首先将制好的.教具置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之后给予烧杯加热,其次当烧杯中的水达到一定温度后,塑料管中的液体膨胀,使管中的液面上升,升高后的液面与导线相接触,最后指示灯将在外接电源下发光。在此实验中,管中的导线一根在管的底端,另一根在管中的中上部,比静止的液面高,这样当液体膨胀时导线上下相通形成通路。3、教具在实践中的应用反思于20xx年8月份在贵阳市的一所私立学校中,课题组成员给初三的50名学生上热胀冷缩的实验课,课题组成员便用自制上述教具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学生顿时倍感奇趣,想探其究竟。课后调查30名学生,问这节课主要学了些什么?在30名学生中能完全复述该课堂内容的90%左右,可见自制教具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物理学科中理论往往是从实验中总结而来的,或者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演示不仅能让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更深层次探索的欲望。自制热胀冷缩教具实验是一个充满遐想的实验,其原理清晰明了,简单易懂。在课堂上,一根带刻度的小棒,一根带指示灯的导线,一段普通的塑料管等,就能勾勒出同学们对实验的无限遐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制热胀冷缩实验教具使物理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参考文献:[1]李世通.物理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技术物理教育学,20xx,20(4):67―70[2]漆安慎,杜婵英.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M].版本(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6):6―7[3]郑飞.德国中学的物理教育及给我们的启示[J].教海探航,20xx(697):2-3[4]赵亚娟,陈浩.大学物理教学[J].物理通报,20xx,(11):15―16[5]胡孝栋.关于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尝试[J].研究性学习,20xx(9):97科学小论文2星期天早上,我打开冰箱拿鸡蛋,煎荷包蛋。我猛地一拉,横卧的几只鸡蛋经不住猛烈的摇晃,流出了鲜艳的蛋黄和透明的蛋液。而竖卧的鸡蛋却完好无损。这是为呢?我跑去问正在看报纸的爸爸,爸爸说:“你做个实验就明白了。是做的……”我探个究竟,照爸爸说的做了小实验:我拿了一大团橡皮泥,分成四小团。上面竖直放上四只鸡蛋和一块木板,再放上《新华字典》和《小学生作文》两本书。让我惊讶的是,结果鸡蛋毫发未损!我想鸡蛋是横放又是结果呢?动脑不如动手,我就在橡皮泥上横放了四只鸡蛋。哎!让我没想到的是:刚放上一本《新华字典》,鸡蛋就四分五裂了!是这几只鸡蛋的壳刚好是薄的呢?不如换别的蛋试试看!但结果一样。我再想:一边放竖的.蛋,一边放横的蛋,在横放的鸡蛋下垫点橡皮泥,让这两只鸡蛋一样高,结果又是怎么样呢?我又做了个小实验,结果放上一只铅笔盒,原封不动,又放上一只瓷盘,横放的鸡蛋“啪”地一声就碎了。这是为呢?我仔细思考:这蛋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我这想法是对错呢?是对的,为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我一下子想出了好多问题。后来,我翻翻科学书,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