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o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浅议如何从细节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华阳实验小学李珍13541325483内容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却是有国界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一个民族的成长,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未来科学人才的努力,得从细节处入手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关键词:细节;科学素养;兴趣;态度;方法在我国,科学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全国科学大会上就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强调“必须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九八二年十月十四日,邓小平同志在与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谈长远规划时讲:“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八日,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而今天朱镕基总理也对科学技术作了重要谈话:“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大批具备科学素养的劳动力,个人需要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的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却是有国界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一个民族的成长,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未来科学人才的努力,那人才从哪里来呢?我想首先得从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要让孩子具有科学素养,我想科学兴趣、态度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科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科学的知识来解答。比如流行的谚语“冬不穿白,夏不穿黑。”可以先出示这句谚语,让孩子们想想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如果符合,我们如何去证明它?有的孩子提议把白色和黑色的衣服在太阳光下晒一段时间来证明它;有的孩子考虑得更周到,提议晒完衣服得用温度计来测试结果;有的孩子出于节约,想到了用碎布或者纸张来代替衣服……于是,实验便产生了。等证明了这句话后,老师可因势利导,将原理告知孩子,这样孩子会记得更为牢固:不同的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人们就看不见,只有被反射的光线,人们才能看到。因此,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在我们看来,它就具有什么样的颜色。如红色的花,是因为它只能反射红色的光线,把其他颜色的光线都吸收了;白色的东西能够反射所有颜色的光线,因此看起来就是白色的;而黑色的东西却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线,没有光线反射回来,所以看起来就是黑色的了。对于辐射热来说,黑色也是只吸收,不反射,而白色正好相反。一般说来,深色的东西,对太阳光和辐射热,吸收多,反射少;而浅色的东西,则反射多,吸收少。因此,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象白色、灰色、浅蓝、淡黄等,这些颜色能把大量的光线和辐射热反射掉,使人感到凉爽;冬季穿黑色和深蓝色的衣服最好,它们能够大量地吸收光和辐射热,人自然就感到暖和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现象还有很多,从中找出来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就可以增加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二、从细节故事入手,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孩子的天性里有一种散漫,那是一种漫不经心地不在乎。而科学,正好相反,需要严谨而平实的态度。怎样让孩子养成重视细节的科学态度呢?简单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反复地重复非但不能达成目的,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厌烦。不如,在故事中让孩子自主地感悟道理,继而在从心底里自发地产生这种情感和态度。所以,在接触科学之初,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关于细节的故事:在“缺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损了一位骑兵;损了一位骑兵,丢了一次战斗;丢了一次战斗,输掉一场战役;输掉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这首歌谣中体会一颗微小铁钉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在一颗纽扣让一架当时最为精良的战斗机和最优秀的飞行员机毁人亡的惨剧中感受到细节影响全局的力量;在爱德华·洛伦兹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起一场龙卷风的蝴蝶效应中体验到科学的力量,细节的不容忽视……让孩子们在故事中自主地感悟道理,继而在从心底里自发地产生对待科学的态度。三、从实验细节入手,培养孩子的科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孩子经历实验过程更能让孩子从中学习科学方法。比如在课之初,可出示幻灯:两个相同大小的鸡蛋,一个生蛋一个熟蛋,放在相对平滑的桌面上后,用大致相同的力同时转动鸡蛋。看到这种现象,你想问什么?即是让孩子提出问题:谁会先停下?然后让孩子们猜一猜:你觉得谁可能先停下,试说明理由。这就是让孩子经历猜测的过程。再后让孩子亲身体验,这就是寻找证据的过程。有了实验结果,那么得出结论就很容易了。最后老师再说明原理:先停下的是生蛋、后者是熟蛋。生熟鸡蛋的区别在于蛋的内容物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