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PAGEPAGE15历史教师晋级中一职称述职报告篇一:初中历史高级教师职称评审述职报告述职报告尊敬的永州市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本人于1997年6月毕业于零陵师专史政教育专业,2020年8月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至今已6年,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表现概述如下:一、政治思想上,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任现职以来,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积极推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克已奉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20年7月被党组织接纳为中共党员。在思想进步和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如2020年12月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大学本科学历,2020年7月取得高中教师资格,是我校唯一具有初中教师资格和高中教师资格的教师。二、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为人师表任现职以来,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处于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教学中,认真学习、贯彻和实践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根据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探究合作、课堂讲练、批改辅导,向学生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探索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提高学生历史文化素质。以此为中介,对学生渗透德育,进行诸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振兴中华的教育,以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等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历史课堂成为学校德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能,既注重知识的进化又注重求知的方法,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爱好、特长,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使历史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积极尝试和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如借助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历史事实,使学生获得鲜明的表象,形成历史概念,揭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注重历史教学的巩固性原则,强化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手段;实施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形象思维,积极创新等等,从而形成自已特有的教学特点,即“面向全体,教学扎实;培情育能,关注发展”,并以文道结合、文理综合、宽严相济的教学风格深受好评。“天道酬勤”,正是自已努力认真的工作,因而在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家长的认同及学校的肯定和同事的好评。任现职以来,作为学校骨干教师,每期至少展示一堂教学示范课,并作为学校历史学科把关教师,在2020、2020、2020年全县初中毕业会考复习研讨会上作经验发言和执教复习优质示范课(如2020年5月全县初三毕业会考复习研讨会上执教的《中国历代重视农业生产的措施和农业发展史》);学生学业成绩优异,合格率均达到并超过学校标准,如2020年上期合格率达94%,比同科同年级最高多出20多个百分点,多次居第一,尤其在2020年度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中,任教成绩居全县第三名、乡镇中学第一名,这是本校在历次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中历史科最好成绩,而且打破了本校10多年来从未进过全县前五名的局面,而后任教合格率一直保持在前五名(2020年为县第五名,乡镇第三名;2020年为县第三名,乡镇第一名;2020年为县第四名,乡镇第二名;2020年县第四名,乡镇第二名);此外平常的期末考试成绩亦名列前茅,如2020年上期为全县第三,尤其是2020年下期和2020年下期均居全县第二。我也因而获得2020年度县优秀教师的荣誉,并在2020年度考核中被考核为优秀。三、教研教改紧跟时代,不断开拓创新作为一名教师,我既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又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积极参与学校教研教改活动,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独立完成《农村中学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教学》(2020年下期至2020年上期),《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020年下期——2020年上期)《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2020年下期——2020年下期)三个项目的教学专题研究,并取得了成功。通过交流与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形成自已的见解。六年来共写成论文多篇,其中论文《春风怎渡玉门关——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在2020年市论文评比中获市一等奖;论文《试论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在2020年市论文评比中获市二等奖;论文《破、放、动、衡——谈新课改中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