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第一节研究鱼类的年龄和生长的意义通过产卵群体的年龄组成分析,可帮助分析产卵群体的类型,为估计鱼类蕴藏量和可能的渔获量预报提出确切可靠的根据。了解鱼类生长速度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鱼类生长提供最适环境条件。研究鱼类的年龄和生长,是研究鱼类的其它各种生命机能的前提条件。二、鱼类的寿命鲟科鱼类有的可达100岁。绝大部分鱼类的寿命介于2—20龄之间;其中约60%左右的鱼类,其寿命在5—20龄之间,能活到30龄以上的鱼类不超过10%,大约5%的鱼活不到2龄。第二节鱼类的年龄鉴定在耳石和鳃盖骨、匙骨等骨片上:宽层和狭层。年层——年轮。有些鱼类狭层十分窄细,可以将狭层视为年层。年轮的形成与水温及食饵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但绝不是营养或水温直接作用的结果。因为:鱼类种间、种群间,或者不同年龄的个体间,年轮在鳞片上形成(出现)的时间不尽一致。在赤道和热带水域,水温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但鱼的鳞片或其它骨质组织上亦有年轮标志。有一些鱼类,年轮形成并非总是以一年为周期。例如,黄鲷在一年中可以形成两个年轮。一般认为:年轮是鱼体内在遗传特性、生理机能与外界生活条件共同作用,鱼体重新建立适应性代谢过程,开始新的生理周期的结果。鉴定年龄常用的材料有鳞片、鳃盖骨、耳石、脊椎骨、鳍条和匙骨等。各种鱼类鉴定年龄最理想的材料是不同的,我国一些海产经济鱼类常采用:大、小黄鱼以耳石为主,鳞片为辅;带鱼以耳石为主,脊椎骨为辅;鳓以鳞片为主,耳石为辅;鲐以耳石为主,脊椎骨和鳞片为辅;蓝圆鲹以鳞片为主;沙丁鱼以鳞片为主;太平洋鲱以鳞片为主,耳石为辅。鲷科鱼类以鳞片为主。二、运用鳞片鉴定年龄的方法(二)鳞片的处理每条鱼取10—20个鳞片。制片:将鳞片浸在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然后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中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中,贴上标签。以橡皮圈或透明胶粘带固定两玻片后即可进行观察。保存:将鳞片分别装在大约5cm×8cm大小的鳞片袋内,鳞片袋上要记录鱼的编号、采集日期等内容。(三)鳞片上的年轮标志(三)副轮、生殖痕和再生鳞幼轮2.生殖痕(产卵轮、产卵标志)3.再生鳞(四)鱼类年龄的计算在一些研究著作中,根据年轮的数目划分年龄组(或称轮组),即1龄鱼被归入“0龄组”,2龄鱼被归入“1龄组”,3龄鱼被归入“2龄组”。这是实足年龄的统计方法。由于各种鱼的年轮形成时期,往往要拖延好几个月,如大黄鱼有的个体早在1月份已经形成新年轮,最晚的直到7月份才形成,而主要形成时期为5—6月,这样在年龄统计时常会引起误差,会将同一世代的鱼划分到2个不同的年龄组中,因此,有时需要以出生的世代来进行计数。三、运用耳石鉴定年龄的方法四、运用鳍条鉴定年龄的方法五、运用鳃盖骨、匙骨等骨片鉴定年龄的方法六、运用脊椎骨鉴定年龄的方法七、轮纹形成的周期有两种计算公式:第一种是鳞片或耳石等边缘增长幅度与其半径的比值:I=这个计算式的缺点是在不同轮组中,其比值的差别显得过于悬殊。第二种计算式较精确,计算式为I=在新轮形成之初时,I值极小,接近于0;而当I值逐渐增大,当其接近单位值时(I≈l),即边缘幅度接近前两个轮间距的宽度时,则表明此时新轮即将出现。第三节鱼类的生长二、影响鱼类生长的外界因素(二)温度(三)光照(四)化学因子(五)水体的大小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