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商君书读书笔记商君书读书笔记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商君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商君书读书笔记1公元2700年以前,华夏大地进入了凡有血性、皆有争心的战国时期。在这个金戈铁马、英雄浪漫的年代,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互相杀伐、攻城略地、战争异常残酷。魏国地处中原,农耕发达、文化先进,又经过李悝的变法,是以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一跃而上成为霸主。此时西部的秦国,却历经四代乱政,朝局动荡、民生艰危。在外漂泊三十余载的秦献公嬴师隰,在甘龙、杜挚等旧臣的拥戴之下,继任秦国国君。他在不触及贵族利益的前提下,对秦国旧有体制作出了一些改革举措,但是这并没有帮助秦国改变贫弱的面貌。秦献公秣兵历马,一心想要收复河西失地,秦、魏,少梁之战,这个改变天下格局的一场大战。秦献公身中公子昂的狼毒箭,不久饮恨长逝。年轻的秦孝公嬴渠梁,乘着秦国这艘行将沉没的小舟,在惊涛骇浪的战国时代,开启了连他自己也无法预料的`征程。楚国山川形胜之利、齐国吏治政风之明,看到东方六国皆因变法图强。雄心勃勃的秦孝公痛定思痛,为一雪国耻,下诏颁布《求贤令》。“筑巢引凤”一纸《求贤令》,让时在魏国的商鞅,看到了秦孝公的求贤若渴。在内史景监的安排下,商鞅三次得见秦孝公,根据天下时势,分别提出帝道、王道、霸道、三种不同的治国策略。唯有霸道国策,被秦孝公采纳,这符合秦人铁血戎兵的天性,也是秦孝公力求恢复先祖穆公霸业的内心写照。有了治国目标,商鞅在秦孝公的铁心撑持下,在秦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最终目的就是富国强兵,为秦一统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商君书》是商鞅心血智慧的凝结,也是后人研究先秦法家重要文学典籍。《商君书》虽然以法令为主,然而内容广博繁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商君书》贯穿全书始终的中心思想,就是农战思想。在《农战》篇,商鞅指出:“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农业是一切物质基础,是衣食来源、经济根基。为切实推行自己的农战思想,商鞅据理力争,在秦孝公的面前,与甘龙、杜挚,这两位保守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舌辩。《商君书》记载了这样一段话:“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修古而兴。”引经据典佐证农战思想,秦孝公闻听一扫心中块垒,对新法充满信心,遂下诏推行《垦草令》。《垦草令》是商鞅农战思想的具体体现,为《商君书》开篇第二,由此可见商鞅对农业的重视。为了务求实效,使农耕得到迅速发展,以期综合国力的提升,《商君书徕民篇》以立法形式,明文规定农者不准移动迁徙,这就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创造先决条件,并可为战时兵源提供补充,确保军队作战能力持续进行。开阡陌、废井田,打破原有世族土地分封制,商鞅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秦国走上了日渐强大之路。然而由于触犯旧有贵族利益,导致商鞅树敌太多。《商君书去强篇》“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商鞅主张轻罪重刑,其刑罚过于严苛冷酷。另外以峻法加诸农业,无形之中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功利主义抬头,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冷漠。治乱世用重典,《商君书》为统治阶级谋划出力,具有局限性。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商鞅因时制宜、特立独行的提出奖励农战,以法治国的主张,不失为积极进步的思想。商君书读书笔记2又在网上看见所谓品人专家批判明朝皇帝的帖子了,美其名曰不带民族偏见,应当承认康熙雍正强于明朝皇帝,还道历代帝王就属明代最差。事实果真如此吗?若明朝的皇帝个个昏暴懒庸,大明自朱重八起事以来何以维持近三百年之久?嘉靖数十年“不理朝政”又何以自如地驾驭群臣,稳坐皇位四十五年之久而仅次于万历?论到康熙雍正的勤政爱民,明太祖八天内批阅一千六百份奏章,事事亲历亲为,又哪里比不上康雍二帝?做皇帝有做皇帝的艺术,人尽其用才是棋高一招。勤奋放在个人奋斗也许是美德,可用于帝王身上则是政体不健全导致帝王必须亲历亲为的败笔。真正伟大的帝王,如刘邦,自身可以是流氓草包一个,但只要具备超凡的凝聚力,却能网罗天下英才尽数为之所用,这才是真帝王。此位专家还颇为喜爱卖弄学识,商鞅也不幸被其所品,落得个残忍滥杀,针对百姓的恶名。商君的确是主张用权术统驭百姓巩固政权(故君子操权一正以立术,立官贵爵以称之,论荣举功以任之,则是上下称平。上下称平,则臣得尽其力,而主得专其柄),可是统驭百姓不等于反对百姓;巩固政权也不等于牺牲人民,权术更不等同阴谋,这个逻辑关系一定要理清楚。贯穿全书,商君都在论述如何富强国家造福百姓,这就是很好的证明。当得起暴君酷吏之名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其初衷是为了盘剥百姓而自己得益,以压迫榨取为目的。有句话形容的很恰当,商鞅是个一生“尽公不顾私,极心不二虑”的人。在他的心里,强国和利民是统一的方向,需要君主和百姓心无二致地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