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五月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一语文五月月考试卷.doc

高一语文五月月考试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天问高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月月考试题高一语文命题教师:魏蕾审题教师:吴永东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①水澹澹兮生烟..②栗深林兮惊层巅.B.①凭轩涕泗流.②吴楚东南坼.C.①游人只合江南好.②风景旧曾谙.D.①月照花林皆似霰.②汀上白沙看不见.)澹澹:波浪起伏,波光闪动。栗:使??战栗。轩:窗户。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合:一起。谙:隐晦不明。霰:雪珠。汀:沙滩。)3.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旅夜书怀》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的雄浑阔大衬出了诗人的孤苦伶仃。后两联含蓄地写出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得志的牢骚与失意悲凉之情。B.鲍照的《拟行路难》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相信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C.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人均写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尾联的警句。D.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人生追求。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4.古诗中,诗人常常赋予一些意象以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对下列常见意象的感情色彩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菊花——高雅莲花——高洁杨柳——惜别月光——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B.浮云——飘零落日——惆怅冬雪——冷峻秋雨——忧愁鸿雁——思远流水——叹婉C.大漠——苍凉旷野——凄清落花——悲慨美酒——爱慕红豆——相思竹林——闲趣D.孤灯——孤苦秋虫——凄凉故国——乡愁归燕——温情枯藤——萧瑟古琴——知音5.对下列诗句中表颜色的词语的表达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B.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红与绿道出了诗人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C.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抓住野菜野麦的青色,与“春风十里”对比,突出了所见凄凉荒芜的景象,今昔的巨大反差让人丧乱之感顿生。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从视觉描绘青草碧绿,和听觉黄鹂的声音构成一动一静,表达能拜谒丞相祠堂的内心的喜悦。二、现代文阅读。(29分)。(一)社科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关于《诗经》《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诗经〃和秦风〃黄鸟》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等,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