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课时练习题,含解.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6.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课时练习题,含解.pdf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课时练习题,含解.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单元教案及课时练习9屈原列传......................................................................................................................-1-10苏武传......................................................................................................................-11-11.1过秦论...................................................................................................................-21-11.2五代史伶官传序...................................................................................................-37-9屈原列传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疏通文意,了解屈原生平。2.把握课文将屈原的遭遇与国家生死存亡相联系,表现其人格风采的独特方法。3.正确评价屈原的人生选择,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作方法。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史记》和相关知识,把握史传类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知识,重点是“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课文将屈原的遭遇与国家生死存亡相联系,表现其人格风采的独特方法。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难点: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学过程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千多年前的首历五月,屈原抱石投江以身殉国。西汉时,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屈原的才华与品行“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今天的我们又如何来评价屈原呢?二、写作背景屈原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因为才华出众而担要职,但因为受人嫉妒,楚怀王听信谗言而疏远他,后被放逐。从此,楚国日益衰微,楚怀王受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与齐国断交,使楚国陷入孤立境地,发兵攻秦后丧失大片国土。楚怀王晚年时,不听屈原的劝阻,亲自到秦国被扣留,客死他乡。楚顷襄王即位后,楚国继续对秦投降,此时屈原又遭小人陷害,被放逐到江南一带,屈原对国家命运忧心如焚,痛恨误国,不肯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始终坚持自己高尚的理想。后来楚国郢都被攻破,屈原自沉汩罗江,以身殉国。三、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少时随父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馆所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于匈奴的李陵辩解,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主要作品:《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史记》等。四、题目解说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华书局2014年版)。秦朝以前,古书中几乎没有有关屈原的生平事迹的记载。《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该篇传记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讲述了其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德。五、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第二部分(第4-9段):屈原由见“绌”到见“迁”。第三部分(第10-11段):写屈原以身殉国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第四部分(第12段):写作者对屈原的评价。六、全文分析1.第1段主要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得如此简略。明确:此段主要介绍了屈原的文化素养、政治才干、外交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才能。作者之所以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得如此简略,是因为作者为屈原写传的重点是要表现其失意后的忠君爱国之情和发愤著书之况。2.课文在叙述屈原遭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又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