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管理理念个性化及其案例分析(职场经验).doc
上传人:是你****优呀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民营企业管理理念个性化及其案例分析(职场经验).doc

民营企业管理理念个性化及其案例分析(职场经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民营企业管理理念个性化及其案例分析(职场经验)——以浙江EST公司为例1研究对象浙江EST工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ST公司”),企业所在地: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企业性质:民营股份制,创办时间:1995年4月。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含下属控股子公司):产值12亿,销售收入9.91亿元,出口6164万美元,纳税7653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24%、66%、81%。目前,产品畅销45个国家和地区。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搜集通过CNKI文献检索、“GOOGLE”网络搜索与EST公司相关的文献资料(7篇,均已于公开发表),查阅该公司2005-2008年度的企业内刊《东工报》48期,查阅《企业管理制度汇编》(2007年版)、《营销管理手册》(2007年版)、《CIS基础读本》(2008年版)、《员工手册》(2007年版)共4本。2.2非结构式访谈对EST公司董事长TQL进行非结构式访谈,谈话内容包括EST公司个性化管理理念的概括、特征、表现形式及其案例。然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简析。3案例分析3.1战略管理理念个性化摆起“长蛇阵”,建立战略防御体系。早在200年,基于对特殊钢行业的战略考量,尤其是在对工模具材料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前景、资源优势、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基础上,先后通过租用炼钢厂、自建炼钢(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生产工艺)、锻造、轧钢等生产线,开始由工刃具产品生产逐步延伸至工模具材料生产,延长产业链,全面建立战略防御体系。历经13年发展,EST公司已经形成了浙江、重庆两大区域性生产基地,按照“四化”标准(制品化、预硬化、标准化、银亮化),专业生产具有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工模具材料及其制品[1]。“锻造工模,淬炼未来”。2004年12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导向目录》,“优特钢生产技术及产业化”、“优特钢规模化生产”分别被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发展重点项目”。瞄准这一形势,2005年4月,EST公司通过召开工模具材料学术研讨会,拟订了企业发展的第3个五年规划(2006—2010),致力于逐步提高合金工模具钢品种、质量,提高钢材的等向性,改善横向的韧性和塑性,提高合金工模具钢的纯洁度,改进、研制新钢种。此后,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7月第35号颁布实施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则是从宏观层面印证了当初的正确决策:《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第十九条指出,鼓励特钢企业研发生产国内需求的军工、轴承、齿轮、工模具、耐热、耐冷、耐腐蚀等特种钢材,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选吃“休克鱼”。从2005年开始,看到西部大开发中的商机,EST公司开始选吃“休克鱼”[2]:收购当地一些硬件条件很好,但由于管理不善而濒临破产的企业。实际上,只要注入资金、文化基因,提升管理,这些仅仅是因为产权模糊或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效益低下,生产难以为继的企业就会被重新“激活”。2005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收购了原重庆市长寿区YT钢铁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HL冶金制品公司、忠县BSN厂,通过资金和理念的注入,为生产基地布局、延伸产业链并形成纵向战略防御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推进“三步走”(“产品经营、资源整合、资本运作”)战略。EST公司董事长TQL表示,之所以考虑并有意推进企业上市,主要目的包括[3]:拓宽融资渠道,为二次飞跃聚集资本;淡化“家族制”,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改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知名度,吸引优秀人才和开展业务;同时,分散经营风险。3.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个性化倡导“三高四留”。早在1997年,EST公司董事长TQL就提出了极具个性化的人才战略、用人标准(“三高四留”:人才高素质、工作高要求、待遇高报酬;环境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用人标准(贤者上,智者侧,能者中,功者下),打造符合“三官”要求(学习管、教育管、业务管)的干部队伍。“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1]。不拘一格用人才。“用对人,大胆用人”、“人才引进来了,就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打造人才梯队“三化三干”(老、中、青结合,实现“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主张“能干、会干、巧干”。EST公司公司敢于在在创新制度、创新服务上下功夫[4],全面推进“人才高素质,工作高要求,待遇高报酬”的用人方针,千方百计地选用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目前,EST公司拥有高级专家14人(其中,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50余名。“要想丰富口袋,先充实脑袋”。推进“四化”建设(“组织机构职能化,作业流程标准化,管理制度规范化,员工素质职业化”)已经被确定为管理提升的目标。为此,每年按照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