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两个月阶段性总结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地震,瞬间,数以万计的生命遇难,百万人民群众受灾,数百万间房屋被毁。地震无情,摧毁万物;人间有爱,拯救生命。在这危急时刻,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泸州市疾控中心第一批防疫队伍在2008年5月13日凌晨1时临危受命,组织两支由8名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突击队,星夜赶赴灾区,不顾个人安危,不畏余震连连,不怕流血牺牲,顶风雨、冒酷暑,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与灾区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患难。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连续奋战五天五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创造了“四个第一”的好成绩,即泸州市第一支奔赴抗震救灾一线的防疫队伍;第一支进入重灾区——绵阳北川的外地防疫队伍;第一支在北川开展消杀工作的防疫队伍;第一批到北川县城开展工作的防疫队伍。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部署,全面完成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任务。截止7月12日,泸州市疾控中心已向灾区派出九支应急队伍共62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女性专业人员7人),消杀面积317万平方米,消毒尸体5010具,培训指导人员1560人次,开展疾病调查和相关基础调查6134人次。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疾控人员的作用,受到胡锦涛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和慰问,得到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高度赞扬和评价,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爱戴,再次体现了泸州市疾控中心职工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神风貌,谱写了泸州疾控新篇章。一、领导重视、反应迅速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2日晚10:30,在中心一楼召开了仅十分钟的中心班子和专家碰头会,中心主任郑海三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指示,紧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方案,立即启动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中心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建了两支由8名专家和技术骨干人员组成的卫生防疫突击队,要求中心全体职工进入备战状态,做好随时开赴灾区的准备。一小时后,人员、物资、车辆全部到位。凌晨1时,接上级指示,突击队员迅速集结完毕,凌晨3:30分,带着泸州市人民的希望和嘱托,中心8名卫生防疫突击队员在中心魏德清副主任带队下义无反顾的奔赴灾区。在交通堵塞、山体滑坡等诸多困难下艰难挺进,13日上午10:30到达北川中学,成为进入北川县的第一支外地防疫队伍。首批突击队队长魏德清副主任率队连夜集结、开赴灾区二、全力以赴、全员参与灾情发生后,中心紧急召开动员会,要求全体职工取消各种休假,24小时保证通讯畅通,服从中心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各科室留守人员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搞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前线抗震救灾工作,做到前线抗震救灾,中心疾病防控工作两不误。中心紧急召开誓师大会前线人员,全力救灾;根据上级有关部署,我中心全体职工涌跃报名,成立了四支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应急队(后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调整为七支),由中心三位领导(主任、两名副主任)分别亲自带队,开赴重灾区绵阳市北川县,先后在北川中学、北川县城、陈家坝乡开展疾病防控、卫生防疫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7月12日,泸州市疾控中心已向灾区派出九支应急队伍共62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女性专业人员7人),消杀面积317万平方米,消毒尸体5010具,培训指导人员1560人次,开展疾病调查和相关基础调查6134人次。有力地保护了灾区人员的身体健康。首批突击队队员在北川县北川中学开展环境消杀工作首批突击队队员在北川县城处理遇难人员遗体第二批突击队队长王勇副主任在北川县陈家坝乡开展卫生防病、健康知识宣传第三批突击队队长郑海三主任对陈家坝乡居民安置点厕所进行消毒第四批突击队队长陈航在消毒处理遇难者遗体在陈家坝乡,第五批突击队队长魏德清副主任亲自率队处理临时垃圾场所第六批女子突击队风采:培训指导实验室检测工作第六批女子突击队风采:开展疾病追踪调查中心职工,争献爱心;灾区人民牵动着中心职工的心,13日上午,中心紧急行动起来,第一时间发出了“携起手来,有难同当”的爱心捐款倡仪书,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献出疾控人的一份爱,为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出一份力。倡议书发出后,中心上下积极响应,在职职工、退休老党员、老职工、劳动合同工以及美沙酮门诊受治人员都行动起来,不断向灾区捐款,截止7月12日,中心职工通过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10651元,个人通过各种途径向灾区捐款3800元,交纳特殊党费6150元。中心12名职工还涌跃献血。心系灾区、情系疾控后勤保障,及时有力;有力的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