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Ch****49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峡》教案设计.docx

《三峡》教案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峡》教案设计《三峡》教案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峡》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峡》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2.抓住景物特征,比较作者对三峡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3.品味文章的语言,训练口头表达。4.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重点难点1.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2.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把握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学法指导从课文出发,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课文出发,学会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一般浏览和重点观察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现手法向人们介绍景点。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说、边写的方法来学习。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三峡的影片资料,制作课件。教时安排2节教学过程第一节一.介绍三峡了解作者激发兴趣1.古诗引入:○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黄昏。画图省市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潜在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2.三峡简介:思考:(1)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2)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3)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4)展示课件:有关三峡工程的图片、资料,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明确:巴东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高山壁立,水流湍急,奇险异常,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大杰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3.作者简介: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评论著作有《东西文学评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译作有《德国文学简史《德国文学概论》等。二.积累运用1.词语辨析:渺小微小渺小:指微不足道,尤其指感情色彩上的细小。例:与那些伟人相比,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微小:侧重指形体上的细小、轻微。例:植物细胞非常小,只靠肉眼是看不到的。唱和应和二者都是动词,都有“此唱而彼和,互相呼应”之意,主要区别在于: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大多按照原韵)。例句:在刘三姐的故乡,歌手唱完后,别人一定是要唱和的。应和:常指声音、语言、行动等方面相呼应。例句:小王在单位最会应和领导,领导说东他绝不向西。2.词语释义奇伟:奇特雄伟。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袅袅不断:(niǎo)形容烟气缭绕上升而不中断。险峻:(山势)高而险。峰巅:(diān)顶峰。浣妆:(huàn)梳洗打扮。浣,洗、洗涤。即景:就眼前的景物(作诗文或绘画)。三.整体感知示范导游小组讨论:1.找出作者到过的地方,本文按什么顺序写?按作者的思路文章可分几层?每层各写什么?明确:本文以作者游踪为顺序,按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游览顺序描写三峡。而描写西陵峡时又分成条理清楚的四段场景: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第三段崆岭峡;第四段米仓峡。文章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同时渗透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讴歌之情。整篇文章环环相扣,引人人胜,荡人魂魄。第一部分○1:凶险三峡,紧张异常(高、曲折、急、变化)第一层○2总写三峡第二部分○2○9黄猫峡描写三峡灯影峡总分结构奇险秀丽第二层○3○6西陵峡崆岭峡米仓峡第三层○7○8巫峡巫峡山水巫峡之云第四层○9瞿塘峡(最短)第三部分○10通过三峡,身心轻松第二节现在请你做导游,带领我们细细游览三峡。四.文段精析(小导游解说分析)小组讨论:1.第一段引民谚开篇起什么作用?明确:写三峡一带险恶异常。2。“险恶”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险恶”一词直接为全文张本,为奇山异水反衬一笔。3。如何理解文中“凝望”“山崖”“怒吼”的表达作用?明确:“凝望”表明作者为此景而感慨。“山崖”“怒吼”动静结合,令人赞叹不已。4。“没有不感到”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明确:“没有不感到”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人们对三峡奇伟的感觉。这是议论性语句。5。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过于”?明确:两个“过于”连续地强调作者讴歌美好河山的情感,使语言也显得和谐并富有节奏感。6。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开头有何特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