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YPERLINK"http://www.exam8.com"\t"_blank"考试吧(Exam8.com)-第一个极力推崇人性化服务的综合考试网站!2008考研历史学复习攻略之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专题★★★一、地主阶级:道路的探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封建社会1、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禁烟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开始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销烟运动。虎门消烟,是中国人民的正义举动,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2)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时期,在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科技,翻译西方的书籍,慢慢形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2、洋务派:洋务运动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兴办洋务以图自强,以御外辱。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前后共两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表明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失败。主要内容: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其特点是官办;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并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所以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统治阶级:“新政”与“预备立宪”为了应付内忧外患,清政府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实行所谓的“新政”和“预备立宪”。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立宪”,随后颁布中央官制改革方案与《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慈禧与光绪相继去世,权力集中于皇室,炮制出“皇族内阁”,表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探索1、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随着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的资产阶级也就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主要包括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和商办企业的一部分官僚、地主、买办、商人和一些由手工业作坊主出身的资本家。中国资本主义主要是在外国资本直接刺激之下产生的,并且受制于官僚资本主义。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要求,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它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争取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具有妥协性。这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反抗外国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过程中,既有革命的要求,而又不能进行彻底的一面。2、早期维新派: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深入认识19世纪60年代以后,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提出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变革中国,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之处,改变中国落后状况,代表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与西方强国进行“商战”,发展中国民族工商业,抵抗外国的经济侵略;政治上,主张实行议会制度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在19世纪的中国,他们的这些思想是比较进步的,他们的一些观点,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早期维新派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付诸实践。3、资产阶级改良派:实行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维新派主张用和平和改良的方式,幻想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于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软弱和地主阶级顽固势力的镇压而失败。在与顽固派论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实行君主立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戊戌维新运动,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