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案例西溪.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18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案例西溪.pptx

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案例西溪.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关键词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保护+利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保护和利用的双赢(湿地利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湿地保护情况★旅游产业简介★融合发展成效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这里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2005年2月,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杭州市开展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由此,中国诞生了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2003年9月,杭州市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这是杭州市委、市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杭州的一项重大决策。西溪综保工程是一项保护环境的“生态工程”、传承历史的“文脉工程”、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竞争力工程。”综保工程启动后,西溪湿地牢固确立“积极保护”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原则,总投入近100亿元,先后实施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二、三期工程,建成开放了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形成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西溪模式”。制定完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一系列综合性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修复保护规划》等20多个专项规划或方案,注重与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突出湿地恢复和生态重建,彰显西溪湿地的特色和个性,充分考虑西溪湿地的环境容量,积极探索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的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长期以来,由于人为过度干预和缺乏严格保护,西溪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河道淤塞、河塘坍塌、水质恶化、鱼塘被填被毁、竹园柿园衰败等现象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淡妆建筑、浓抹生态”,把恢复西溪历史上最佳的湿地生态,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湿修复湿地植被。根据西溪湿地的植被特征,开展植被修复工作,芦苇、野茭白、菖蒲等高草湿地型群落和狗牙根、结缕草等低草湿地型群落得到了恢复,形成了多样性的湿地植物群落景观。保护动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保护水禽栖息地。我们通过修复湿地自然生态,设置水禽栖息地,吸引鸟类栖息,再现群鸟欢飞的湿地景观。改善湿地水环境。坚持疏浚、截污、引水、生物治理“四管齐下”,疏浚河道57公里,清淤470多万立方米,护岸40多公里,实施钱塘江引水工程,着力改善西溪湿地水体环境和水体质量。削减人类活动强度。坚持“最小干预”理念,把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0%以上作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同时降低建筑密度,控制游客总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溪湿地综保工程实施以来,总计拆迁农户4000多户,搬迁企事业单位160多家,拆除建筑100多万平方米,湿地内规划保留的建筑不到工程实施前的20%。始终坚持西溪是“杭州的西溪、中国的西溪、世界的西溪”这一理念,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共享西溪湿地的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和每一个景观。改善人民生活。杭州市明确提出,要让原住民成为西溪湿地综保工程的最大受益者,将搬迁户全部纳入城镇居民社保体系,妥善安排当地居民生产生活,让他们有房住、有社保、有工作。目前,西溪湿地周边建筑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的“蒋村花园、西溪花园、西溪人家、西溪水岸、西溪雅苑”等拆迁安置房已全部建成,所有搬迁户已基本回迁,搬迁户参保率达98%以上,工程涉及的各村级集体均享受了10%留用地政策。实行免费游园。为了充分体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公益性,在公园内专门设立了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区块,出台了公园IC卡通用、特殊群体免费入园等措施。发挥多种功能。围绕发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科普、研究、展示等多种功能,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建成了中国湿地博物馆、湿地植物园、莲花滩观鸟区、环境监测站、气象观测站等科普教育和湿地研究场所。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南部,占地面积20200平方米,2009年11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中国湿地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座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以湿地为主题,融教育、展示、宣传、收藏和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也是展示中国湿地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湿地植物园位于湿地国家公园与城市相接区域,包括湿地植物群落展示带、水生植物群落展示区、水生花园展示区、湿地经济植物展示区等。成立了文化文物发掘保护工作组和文化研究会,出版了《西溪文化系列丛书》,形成了系列西溪历史文化考证资料和调研报告,征集到了一大批体现西溪湿地传统生活形态的民间家具、农具、碑刻、浮雕,保留修缮了一批老房子,挖掘了陈聚兴染坊、西溪小花篮等独具西溪民间传统艺术特色的“七店八铺”。恢复了秋雪庵、西溪草堂、两浙词人祠等45处自然和人文景观,评选产生了“三堤十景”,西溪文化得以彰显,杭州城市文脉得以延续。西溪文化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