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白费!【本文全文摘自中华会计网校(www.chinaacc.com)论坛,经过简单编辑,请作者速与本编辑部联系】౺ǖ્ଐဥજHistoryofAccounting中国古代民间会计的发展(一)康均/文作者简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在人类会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官厅会计(或称政府会计)与民间会计是两个永恒的主题。但这两个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经济环境中的发展脉络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两者互有交错。一般而言,在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大发展之前,官厅会计的发展领导着人类会计发展的方向;而在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大发展之后,民间会计则一跃成为人类会计发展的主流。在前面各期的系列文章中,笔者介绍的内容基本上是以中国古代官厅会计的发展为背景的,本期开始将着重介绍中国古代民间会计的发展。然而相对于中国古代的官厅会计,中国古代民间会计发展的脉络更加隐晦,正史中难以寻觅,仅能从一些零星的相关文本中找寻蛛丝马迹。一、先秦时期的民间会计中国古代民间会计的发展,虽然在西周时代已有端倪,但由于史料匮乏,西周时代民间会计的发展几无可书之处。在春秋时代,国家采取征税的办法,许可私人经营工商业,于是私人工商业逐渐兴盛起来。到战国时期,手工业方面形成了官营与私营并存的局面。私商们往来贩运,投机取利,家累千金,富比王侯。他们对于商品的流转与盈利的计算,必须建立在相应的会计活动之上。《战国策·齐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从中可一窥那个时期民间会计的发展状况。战国时期孟尝君在担任齐国的相国之职时,门下收养了许多能人异士,号称门客三千。有一次孟尝君准备派一个手下到他的封地——薛地去收债,但又不知道哪一个门客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便出了一个告示,写明:有哪一个人精通会计,可以替我到薛地去收债呢?许多门客见过之后摇头,而一个被许多人瞧不起的叫做冯谖的门客见了告示之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说“我可以”。孟尝君知道后,很高兴,说“客人果然有本领,我以前小看了你”。这个故事说明“会计”在当时被看作是一行专门的学问,能够精通它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得要有一定的文化和一定的才智。所以,这种人当时被看作有本领的人。冯谖在征求了孟尝君的意见之后,就“装载券契而行”,到薛地去收债。这种券书同当时官方所用的券书一样,也是写在竹、木简片之上的,上面记载有放债的款项、利率,以及债权债务人双方的签字等。券书写好之后,从中一剖为二,双方各执一券为据。在取本计息的时候,债权债务人双方需将两券核对,以相合为准。那时,商人在交易时所用的一种券书,形式上与这种放债的券书基本相同,上面记录买卖合同,券书剖开之后,按照规定,买主执右券,卖者执左券,在买98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18层1805室《财会学习》编辑部征订热线:010-82319999转550;010-68315093邮箱:ckxx@chinaacc.com卖成交时也要进行验合。根据这个故事,还可以推论:在当时民间会计中所采用的部分券书,既当作经济凭证使用,又代替专门的会计账簿,其作法有些类似于近代会计核算中以单代账的情况。不然,冯谖就不应只是“装载券契而行”,还需“装载会计簿书而行”了。“券书”与会计“账簿”合二为一,一是因为在当时民间会计核算不可能像官厅会计那样,有一套组织机构和为数众多的会计人员,所以也就不可能像官方那样对笨重的券书和会计账簿进行分别制作;二是因为当时放债和部分私商的经营活动还比较单纯,如放债人只要有债务人提供的借款付息凭证就足够了,没有另外搞一套会计账簿的必要。二、西汉时期的民间会计西汉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突出发展,促使这个时代的民间会计也有了较大的起色。不仅在会计凭证与会计方法的运用方面有所发展,而且在会计账簿的设置方面也有了较明显的进步。汉代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富家才女卓文君不顾封建家庭的阻拦,与贫穷的蜀中才子司马相如只身夜奔,为了生活,司马相如开店售酒,卓文君亲自当垆记账。她一边站在置放酒瓮的土台上售酒,一边登记账目,干着兼职会计的工作。卓文君所登记的账簿应该是中式三账中最基本的一种账簿,即草账,也称底账。这种账用于赶急暂记,发挥着原始凭证的作用,其性质类似于备忘录。因为记账者对这种账簿的记录是边营业边记录的,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为柜前会计记录。草账在记录时,书写较为潦草,一般采用上收下付的格式,凡收入账目,偏高书写,凡付出账目,则偏低书写。西汉时代民间会计运用的是一种比较规则的简明的单式收付会计记录法。考察江陵汉简①中的竹简和木牍史料,可以发现:由于书写工具简牍的限制,其基本的记录格式为上收下付,它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式会计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