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123.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123.doc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123.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目录序论设计的的目的和任务第一章.采区概况第一节.采区范围及储量第二节.采区地质及煤层第二章.采区巷道第一节.采煤方法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第三节.采区车场第三章.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第一节.工作面采煤主要工序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第三节.工作面劳动组织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涉及是在《采矿学》课程学习和生产实习结束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意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对学生进行一次独立工作的基本功训练。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中带你是矿井的采区部分,因此也称作“采区设计”。其主要人物包括采区巷道系统,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设计所需的原始资料是生产实习时从实习矿山所收集的采区设计基础资料,设计是不应受现场已有设计和生产系统的限制,而应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为原则。第一章采区概况第一节采区范围及储量。1.采区名称:西四采区。2.与相邻采区关系:东与西二采区相邻。3.沿走向长度:3500m。4.倾斜长度:1550m。5.储量:Q=S*M*R=3544万t。6.产量:A=60t/a。7.服务年限:T=Q/KA=3544/1.3×60≈45年第二节采区地质及煤层1.煤层走向:N50°E。2.其他一些参数。序号煤层名称倾角(度)容量(t/)煤层生产率(t/)厚度(m)围岩性质煤层间距(m)备注最大最小平均顶板底板最大最小平均煤尘爆炸指数为28%~45%,自然发火期为6~12个月,月期涌出量为15m³/t,有0.2~0.5m的砂质泥土岩伪顶采后易冒落。直接顶灰色粉砂岩,解离发育,破碎较难是诶户。直接底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3.采区煤层柱状图: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采煤方法采煤方法选择的依据1.煤层的赋存条件煤层的倾角和厚度煤层的倾角和厚度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到采煤工作面的落煤方法、运煤、通风方式、采场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到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参数的确定。缓斜、中斜、急斜煤层相比有完全不同的采煤方法。不同煤层厚度也需要选择不哦你的采煤方法,如厚及特厚煤层及需要采用分层开采成放顶煤开采。煤层及围岩特征煤层的软硬及其结构特征(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含夹矸情况等)围岩稳定性直接影响到采煤机械,采煤工艺和采空区出来方式选择,也直接影响到巷道布置及其维护方法的选择。煤层的地质结构赋存条件稳定的煤层有利于采用综采。赋存条件不稳定,结构较复杂的煤层宜采用普采或炮采。多走向断层时,宜用走向长壁,多倾斜断层时,宜用走向长壁,多倾斜断层是,宜用倾斜长壁。煤层的含水,含瓦斯情况及没的自然发水性煤层及围岩含水量(特别是围岩中含承压水)时,需要在采煤之前预先疏干,采取布置排水及疏水系统等措施。含瓦斯量大时,要布置瓦斯预抽放巷道,并在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加强通风措施,煤层的自然性和发火期直接影响到开采参数选择巷道布置及维护方法决定要采取何种防灭火措施。2.采煤技术发展和装备水平主要是指生产中采掘设备供应条件和生产单位的购买的能力,以及设备的适用条件,而装备的发展和创新,又可能为采煤方法带来的发展影响巨大。3.管理水平矿井技术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对采煤方法的选择也有影响,因而提高职工特别是采掘一线工人的素质对发展高产高效综采,提高安全程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规程在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国家主管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技术政策、法规和规程,以规范和指导煤炭工业生产,如《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在选择采煤方法时必须严格遵守。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一、上山数目及布置类型1.上山数目采区至少要有两条,即有一条运输上山,一条轨道上山才能形成完善的生产系统。但根据生产发展和开采条件的变化,可以增设第三条通风,行人上山,但是本矿属于中型煤矿。年产量不大,所以就没有开采第三条通风,行人上山。2.上山布置的类型采区上山的位置选择要根据煤和围岩性质,巷道维护状况,服务年限,设备条件等因素通过比较最终确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A.两条煤层上山。两条上山布置在煤层群底部统一薄煤层中,其走向间距一般取20~25m。该方式适用于单一薄及中厚煤层或煤层群最下层为中厚煤层的采区。B.一岩一煤上山。当煤层群最下一层为维护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可将轨道上山布置在该煤层中,运输上山布置在底板岩石中,这种布置可以少一些岩石上山工程量,适用于产量不高,服务年限不长的采区。C.两条岩上山,在底板岩石中布置两条岩石上山。两上山层位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