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章移动通信组网原理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2.2大区制移动通信网2.3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2.4多信道共用技术2.5信道自动选择方式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在移动通信网内,无线电干扰一般分为同频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近端对远端干扰等。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同频干扰定义:所有落在收信机通带内的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干扰信号(无用信号)称为同频干扰。在诸多干扰因素中,同频干扰对通话质量影响最大。由于产生干扰的无用信号与有用信号具有相同的信号特征(同频),所以在接收端无法避免和滤除。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采用了频率复用提高频谱利用率,所以同频干扰不可避免。一对矛盾:减小同频干扰和增加频率复用率对同频干扰和同频复用距离的研究是小区制移动通信网频率分配的依据。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同频干扰保护比定义:达到主观规定的接收质量时,所需射频信道信号对干扰信号的最小比值(载干比最小值)。保护比=静态保护比(p)+干扰余量(Zp)静态保护比与语音质量有关,语音质量通过用户平均意见得分分为5级。3级:8dB4级:12dB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的p+Zp值Z/dBP+Z/dBP/dPP话音等级Bσ=σ=12σ=6dBLσ=6dBLL12dBLdB三级话音质量814.522.822.530.8四级话音质量1214.522.826.534.8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同频干扰的载干比计算D:同频基站间的距离—同频复用距离r:小区半径Q:Q=D/r定义为同频复用比(同频复用保护距离系数)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MS1、假设A、B基站发射功率均为PT(dBw)2、假设LS和LI分别为基站A与基站B分别到达MS的路径损耗。MS接收到A发送的信号功率:C=PT-LS(dBw)MS接收到B发送的干扰功率:I=PT-LI(dBw)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MS3、路径损耗的计算aaLDSS==(4π/λπλ)LDII(4/)其中:DS为A到MS的距离,DI为B到MS的距离,为信号波长,a为衰减指数,自由空间为2,一般取4。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MS4、用dB表示信号/干扰之比为:CI/4=LIS−=L0lg(/)DSIDDr−⇒=CI/40lg()=40lg(Q−1)r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5、根据C/I应小于同频干扰保护比,可计算出相应的同频复用比(同频复用保护距离系数)CI/40lg(1)=Q−≥+PZP三级话音质量四级话音质量σL=6dBσL=12dBσL=6dBσL=12dBP+ZP/dB22.530.826.534.8Q(D/r)4.77.35.68.9满足同频道干扰保护比的同频复用比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邻道干扰定义:来自相邻或相近频道的干扰信号称为邻道干扰。邻道干扰有两个方面:1、由于工作频带紧随的若干频道的寄生边带功率、宽带噪声、杂散辐射等产生的干扰。2、在移动通信网内,一组空间分散的邻近功率频道引入的干扰。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解决邻道干扰的措施:1、降低发射机落入相邻频道的干扰功率,即减小发射机带外辐射。2、提高接收机的邻频道选择性。3、在网络设计中,避免相邻频道在同一小区或相邻小区内使用,以增加同频道防护比。MobileCommunication2.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互调干扰定义:当有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加到非线性器件上时,非线性变换将产生许多组合频率信号,其中的一部分可能落到接收机通带内,成为对有用信号的干扰,称为互调干扰。产生互调干扰的两种原因:1、发射机末级功放的非线性性。2、接收机前端电路高频放大器或混频器的非性性MobileCommunic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