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2、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2)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前预热同学们,喜欢聊天吗?那我邀请你们去我的“聊吧”做客好吗?我想同你们聊得话题是战争,这可是一个大话题,感兴趣吗?你觉得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是谁?共同认识一位受害者。(出示照片)这是一位战后伊拉克的妇女,望着她的眼神,你想说点什么?二、导入新课1、战争留给人们的是痛苦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300年前的唐朝,共同感受古代战争的气息吧。(板书课题)2、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3、播放古诗。这首是我们并不陌生,谁愿意为大家读一下?你愿意把你收集的有关《出塞》的资料与我们一同分享吗?简介边塞诗你对诗人王昌龄了解吗?4、小结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堪称唐边塞诗中的“神品”,尤以《出塞》为冠,明代李攀龙赞《出塞》为唐七绝压卷之作。评价如此之高,让我们走进《出塞》,品读《出塞》。(齐读)三、感悟诗情1、你觉得这首是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写戍边生活?(明月边关图片)望着这轮明月,你会想到哪些带有月的诗句。(出示带有月的诗句)2、关山月,伤离别。假如你是征人,眼望茫茫戈壁,漠漠黄沙;耳听呼呼风唳,胡笳悲鸣;边关烽火连连,将士守期绵绵。你心中会作何感叹?3、思念家人,恨匈奴入侵,怨朝廷无能,叹将士可怜,盼边关安宁……征人的一切一切感受,都化作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萦绕心中的梦,到最后却都只能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4、征人在万里之外的沙场浴血奋战,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写一写。(征人白发苍苍的母亲、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播放音乐。5、引读: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6、征人有望回家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资治通鉴·唐纪》这段资料可知征人回家的希望如镜中花,水中月,这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尤忆李将军。这样的渴望得到实现了吗?边关依然怎样?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的斗志如何?《从军行》将解开你我心中的疑云。7、学习《从军行》(1)播放《从军行》。(2)你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从军行》吗?(出示资料)(3)自由读,通过那一字一词一句,你体会到什么?(4)战士军前半生死,将军却美人帐下犹歌舞,难怪诗人盼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用你喜欢的方式诵读这两首古诗。读出你的同期、渴望及豪情。(5)你觉得诗人有一颗怎样的心?五、拓展延伸(1)引入汉匈战争的一些资料。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2)时光流转到了今天,透过历史的天空,你能否试着谈一下对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乃至到明清的汉民族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战争”的看法?学生自由谈,教师不做定论。六、总结升华“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展现了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异彩纷呈的边塞诗词,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彻云天,或愁肠寸断,感慨万端;或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