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说勤奋教学教案说勤奋教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勤奋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说勤奋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具学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揭题(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6、全班质疑问难。7、齐读全文。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3、体会交流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5、归纳板书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五、作业抄生字。第二教时一、复习检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2节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3、体会交流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C、特别醒枕的奥秘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6、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7、指导朗读8、齐读这一段9、归纳板书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三、学习课文第3节(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读课文(2)讲童第周的故事(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4)体会交流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5)指导朗读(6)归纳板书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四、学习课文第4节(1)齐读课文(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4)归纳板书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与测试》说勤奋教学教案2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导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2、板书课题。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5说勤奋)3、解题。“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1)读生字词“宋、砸”是平舌音。“枕、稍、础拙”是翘舌音。“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2)读句子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3、再读课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