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语文作文“自改”与“互改”的应用探究【摘要】语文是学生经过思考和语言组织,用文字的表现形式对一个主题的意义和思想进行阐述的方式,它是学生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的创造性描写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生活进行创作,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同时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真情实感。本文针对初中语文作文“自改”与“互改”教学的应用方式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自改与互改;作用意义;教学方式传统语文作文批改工作往往由老师一人完成,导致批改出现格式化、千篇一律的情况。而通过学生的“自改”与“互改”,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情况,并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来。“自改”与“互改”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互改”是指学生之间作文互相交换修改评价的过程;“自改”是学生之间的“互改”之后,自己再对作文重新修改的过程。“互改”与“自改”是对学生作文鉴别、比较、完善的过程。一、开展“自改”、“互改”作文教学方式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创新人才,学校和老师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老师也要具备创新意识。在语文作文中,修改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在本质上也是写作的一种,并且只有通过精心修改的文章,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文章,修改是成就一篇优秀文章的基础。新课标中提到“学生通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且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换修改,做到作文语句通顺、书写规范、字迹整洁”。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改”和修改,让学生认识修改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学生修改作文水平,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如果一个学生作文水平长久以来得不到提高的话,将会逐渐失去对语文作文的兴趣,遏制学生发展。二、如何在初中语文作文中合理地运用修改方法(一)老师示范改想要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作文修改,老师必须做一个相应的作文修改示范。老师通过审阅学生完成的作文,找出作文中共存的问题,然后找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作为范文,并在课堂上通过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看见作文,并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重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老师一同修改作文中具有的共性问题。(二)学生“互改”“互改”是提高作文质量,培养学生修改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修改,可以取长补短,对改与被改的同学都有益处。但是,由于学生思想和智力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学生的喜好、兴趣等也不尽相同,导致作文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开展“互改”时,老师要随时督促指导,并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修改技巧。在修改时,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换意见,对共性存在的问题,老师要给出及时的指导。在“互改”时,可以让写作方面能力优秀的学生与写作能力欠佳的学生交换修改,可以让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对优秀作文的品读,体会自身的不足。而写作能力优秀的学生可以以自身的写作经验,站在同年龄段的角度对作文中的不足加以点评,使能力弱的学生更加容易解读点评内容,从而掌握写作技巧。(三)学生“自改”通过示范改和“互改”,在学生逐渐掌握修改要领及修改能力时,应尝试让学生独自修改作文。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提高作文能力。事实证明,由学生作文老师修改的方式,并不能让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显著提高。而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作文,并不待他人发现问题,自己便能找到问题进行修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作文能力,应放开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大胆修改,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了解其中的各种感觉,从而让学生感悟写作的奥秘。在进行学生“自改”前,老师需要对本次作文进行总结和批改提示,引导学生修改思路。在学习“自改”时,应对作文进行朗诵,通过语感发现某些句子不通顺、错字、漏字等问题,边读边改。如果教学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朗诵给他人听,旁观者往往更加容易发现问题,通过提示可以让学生恍然大悟,从而可以加深修改印象。学生“自改”后,老师要对作文进行检查,通过评语写出修改质量如何,并指出修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初中语文作文采用“自改”、“互改”教学方式的作用(1)通过课堂中多次进行“互改”、“自改”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作文的基本规范要求,在指导同学应该如何写作的同时,对自己的作文能力也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通过对其他同学的作文修改,容易发现其他学生作文的优点和缺点,优点可以借鉴,缺点可以预防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并通过这种对问题的思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起到促进作用。(3)通过作文朗诵,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4)在对同学作文修改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