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方式,提高效果.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转变方式,提高效果.doc

转变方式,提高效果.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宝鸡市陇县堎底下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工具七年级语文导学案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者:何红科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3.品味诗歌的意境。【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学法指导】1、一读课文,了解作者及有关作品。2、二读课文,对不认识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3、三读课文,力争熟练、流利的朗读,背诵并默写毎一首诗。4、四读课文,勾划你最喜欢的句子。5、五读课文,思考毎一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六读课文,想一想毎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此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预习导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2、填空:(1)《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2)《观沧海》这首诗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作者宽广气概句子是:,;,。(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3.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4、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请写下来,以便和老师同学在课堂上讨论解决。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老师评价:【课堂探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目标。(二)检查预习。(三)朗读训练。自主学习①请同学试读②听录音朗读③齐读④教师范读⑤个性朗读(四)互学(先自己读,归纳概括,后两人一组交换讨论,)1、学习《观沧海》(1)交代观海的地点.(2)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来表现大海吞吐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从两个“”字可以看出,这写的是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2、学习《次北固山下》(1)作者通过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2)赏析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既写景又点出时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从海上冉冉升起;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将驱尽黑暗,,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3.学习《钱塘湖春行》(1)表现游踪的是(2)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作者描写莺“”、燕“”,细腻而生动,流露出诗人一路行来的新鲜感受和心情。4.学习《天净沙·秋思》(1)找出诗里的九个景:(2)诗中点明主旨的是:【学习小结】通过这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可以从字词的掌握,重点句子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作技巧方法的获取及对诗文的感受等方面去表达。)【拓展训练】一、积累运用(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