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五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五篇).docx

最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五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五篇)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教学设计篇一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体会诗的意境。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诗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一课时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三、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二、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二、指导自读(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悒客舍尽故人(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2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浥:悒(yì)湿润。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