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0篇[优选]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篇1为使全乡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促进教学改革健康深入地开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结合我乡小学实际,特制订以下常规管理制度:(一)指导思想1、教学要符合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要求,坚持既教书又育人。2、教学要坚持“三全”,即全面理解,全面执行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要执行“三表”,即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表,做到专课专用。3、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培养“四有”人才;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要教育领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书与育人统一;正确的素质观——教学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和各个环节中;正确的基础观——小学是基础教育,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打好两个基础(知识基础和做人基础);正确的质量观——教师应有全面的质量观,不可偏育偏科,单纯追求分数。(二)备课教师备好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1、备为教,备课是艰苦的再创造。因此,要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本册教材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2、要熟悉本册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从而去统筹安排每课时的知识。要求开学后一周内制订好学期教学计划,教学每组教材前制订单元教学计划。3、备课要坚持“十字诀”:阅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深究(深入钻研教材,把握编者意图和教材内在联系),定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理路(理清作者思路,拟出教路,安排学路),切实(从教材、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有效的教法,指导学生)。4、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座右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5、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要联系实际,分析研究,不可照搬照抄。6、语文、数学、英语课程要超前一周备课,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提纲挈领写简案,青年教师要写详案。对于每个教案实施以后,教师要进行简单扼要地小结,以积累经验。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备课节数,根据本学科本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有关课时说明为准。每学期末将自己的备课记录本交教导处送校委会评审。7、上课前,教师要准备好教学用具(如作业本、教具、小黑板、电教仪器等)。(三)上课教师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教师在上课预备铃响后,应到达教室门口,巡查学生准备情况,上课铃响后进入教室上课。2、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格按课表和教案上课。要杜绝不带教案进教室上课的现象。3、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求知欲。4、教师要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要站立讲课(如身体不适,应向学生说明,适当坐讲),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5、注意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充分促进全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重视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因材施教。6、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问在点子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避免提答案“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这类不动脑筋的问题,昼少用集体回答方法,鼓励学生质疑。7、有计划地准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要保证上课时间,教师不得中途离开教室(除特殊情况外),不拖堂,更不得提前下课。(四)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及手段。1、要围绕学生课堂反馈情况进行作业设计,要求明确,布置清楚,避免机械重复性和大量抄写的作业。2、课堂作业力求课堂完成,语文、数学、英语作业保持每课一练(中心小学以文字作业本为主,村小以文字作业本为主和人教版课程标准练习册为主),并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三年级课外作业控制在30分钟以内,四、五年级课外作业控制在45分钟以内。综合科目的作业在课堂内完成。3、学生作业要求规范,作业马虎潦草或不及时完成者,要加强教育、指导。不准以作业压学生、罚学生。作业一律评四个等级:“优、良、中、加油”。4、三至五年级的习作,每学期不少于8篇,教师可采取精批和略批相结合的方法。精批:每次数量的三分之一,要求先通览后细改,加眉批总批;略批:每次数量的三分之二,要求划出错别字、病句,适当提示。5、批改符号:一般作业批改符号,答案正确的“√”,答案错误的“×”。对“×”之类作业要求学生订正。6、作文批改符号:错字“X”,别字“V”。7、学生的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不积压,不得叫学生批阅,要重视批改后的讲评,提高批改效益。8、教师批改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