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点归纳同学们,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啦!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注重生产,减轻税役;崇尚节俭精兵简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严格考试制度完善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诗人代表作特点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诗仙杜甫“三吏”“三别”反映社会现实。诗圣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北方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好。(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行省制度的建立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指南针的应用(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宋词的代表人物:词人代表作品风格婉约派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特务机构锦衣卫3、八股取士命题范围:四书五经。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八股文”。明成祖强化君权(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2)削藩政策;(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1、设立军机处(1)雍正帝时设立2、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1)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2)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清朝的疆域葱岭西伯利亚巴尔喀什湖清朝前期的疆域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太平洋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喜马拉雅山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闭关锁国”的措施:(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