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协议与体系结构.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3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协议与体系结构.ppt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协议与体系结构.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前言0.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0.2该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课程进度安排实验一网络基本知识实验二网络应用实验实验三网络协议分析实验四转发表与路由算法第1讲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1.2计算机网络的几种分类方法缓冲存储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地址: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控制:报文类型和功能信息:传送的数据FCS:帧校验码存储转发报文的优点分组交换(包交换):定常报文为单位分组传输10100111010……………10110101011分组交换优点集中式(星型结构)分布式(网状结构)1.1.2计算机网络的几种分类方法1.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1.2.1带宽(bandwidth)1.2.2时延(delay)三类时延的计算方法三种时延在实际中的产生示意1.2.3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1.2.3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1.3计算机网络的协议1.3.1网络协议的概念重要的规则(协议)制定者什么是协议?一.计算机协议的概念二.协议protocol的特点二.协议的特点1.4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1.4.1原理体系结构(因特网协议栈)数据传递过程1.4.2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服务原语分层:逻辑通信分层:逻辑通讯,如传输层分层:物理通信协议分层和数据的封装1.4.3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1.5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OSI网络体系介绍物理层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TCP/IP与OSI不同点按层次高低的一些协议来表示TCP/IP协议族2.6客户-服务器方式作业:1-2IP数据通信有什么特点?从技术上说,新的变革实际上就是从基于电路交换的技术转变为IP分组交换的技术。从模式上看,IP分组传输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模型,在该模型中,数据正迅速取代语音成为主要的网络流量类型。互联网的应用的普及使传统的电信业务的格局发生了改变,大量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迅速崛起,其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IP分组传输是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所在,IP网络将是未来通信网络的基础。1-8简述协议和服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以简单的说,服务是垂直的,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向它的上一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定义了该层应该完成哪些操作,但丝毫没有涉及如何实现这些操作。如何实现这些操作,则由相应层的协议来完成。服务是描述相邻两层之间的接口,下层是服务提供者,上层是服务使用者;而协议是定义同层对等实体间交换帧、数据报的格式和意义的一组规则。1-9分析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的特点。列举生活实例中哪些是面向连接服务的,哪些是无连接服务。面向连接的例子:电话面向无连接的例子:寄信习题1-3试从多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有缺点。习题1-11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的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it/s)。在电路交换是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是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解:电路交换时延=电路建立时间+发送时延+传输时延t1=s+x/b+kd分组发送时延=呼叫建立时间+发送时延+传输时延+结点排队时延D=(k-1)×(h+p)/b+x/p×(h+p)/b+0+0习题1-16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一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补充作业补充作业补充作业参考答案补充作业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