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试题.doc
上传人:诗文****仙女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试题.doc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试题近年来我国乡村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多维转向,乡村生产活动已演变为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大农业生产,乡村生产空间形态也随之朝向多元化发展。据此完成1~3题。1.推动乡村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多维转向的最主要动力是A.政策调控B.交通改善C.技术进步D.市场需求2.大农业生产无法实现的是A.提高农产品质量B.增加农民收入C.实现污染零排放D.降低生产成本3.乡村生产活动向多元化发展演化过程中可以①吸引部分劳动力返乡就业②降低我国城市化水平③提高生产系统运行的效率④降低农业总投资成本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口规模、人均GDP以及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负向的驱动效应。对于碳排放强度而言,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均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下图为2000~2015年三大区域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变动趋势。据此完成4~5题。4.相同的人均GDP,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主要原因A.城市化水平较低B.人均能源较多C.技术水平较落后D.人口规模较小5.2011年以后,东部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减缓态势,主要因为A.经济快速发展B.能源结构调整C.对外贸易增加D.消费水平提高据考证,至少在距今5~6万年之前,河套地区存在一个覆盖吉兰泰和河套盆地大部分地区的“吉兰泰—河套”古大湖,现今古大湖在自然和人类的共同影响下消失了。湖滩岩是一种发育在湖滩带上拍岸浪和周期性湖水涨落影响区间的湖相沉积物。下图示意古大湖某处地质剖面。据此完成6~8题。6.判断“吉兰泰—河套”古大湖最高水位的海拔接近A.1100mB.1080mC.1060mD.1040m7.据材料推测5~6万年来湖泊环境变迁大致经历了A.深湖环境、滨湖环境、风成环境B.深湖环境、风成环境、滨湖环境C.风成环境、滨湖环境、深湖环境D.风成环境、深湖环境、滨湖环境8.该古大湖曾有时间较长而稳定的沉积环境,最能反映这种环境时期的岩层是A.湖滩岩B.洪积砂砾石C.细砂D.湖相粉砂-粘土湖冰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湖冰面积及封冻期长短受诸多因素影响。纳木错是西藏海拔最高(4718m)、面积(1920km2)第二的内陆微咸水湖,白马纳木错(1.45km2)是其子湖。湖区冬季盛行风为西风,大风日数多。最近三十年来,纳木错水面扩大,盐度也变大。资料显示,该湖区盐度与温度呈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的变化关系并不显著。下图为纳木错流域。据此完成9~11题。9.纳木错在封冻期间结冰厚度最大的湖区位于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10.与纳木错相比,白马纳木错A.冻结日期早、解冻日期早B.冻结日期早、解冻日期迟C.冻结日期迟、解冻日期早D.冻结日期迟、解冻日期迟11.近年来纳木错水面扩大、盐度变大,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A.气温升高B.风力强劲C.下渗增加D.径流增加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飞地经济指互相独立且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行政区域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利用突破经济发展空间与跨行政的管理来实现资源互补共赢的增长模式。广东省首个“飞地型”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的连接点,“深圳总部+深汕基地、深圳研发+深汕生产”为其发展模式。合作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引进和承接深圳战略性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产业、生命健康等产业。下图是深汕特别合作区位置示意。(1)分析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区位优势。(8分)(2)分析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对深圳产业结构的积极影响。(4分)(3)指出“深圳总部+深汕基地、深圳研发+深汕生产”的发展模式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6分)(4)说明深汕特别合作区重点发展战略性产业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具体表现。(6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秘鲁鳀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近岸30海里50m水深内的海域的冷水性鱼类,其生命周期短、生长迅速、洄游和游泳的能力都较弱,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单鱼种,环境变化极大地影响鱼种的资源变动。甲图为秘鲁渔场渔汛前期(实线)和末期(虚线)水温分布,乙图为秘鲁北部、中部和南部渔场渔汛前期和末期捕鱼量的相对值(将渔汛前期中部和南部区域渔场的捕获量视为100%)。(1)说明秘鲁鳀成为世界捕获量最大的单鱼种的原因。(6分)(2)指出渔汛前期和末期捕获量变化的原因。(6分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