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引领学生走出手机的桎梏.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家校合力引领学生走出手机的桎梏.docx

家校合力引领学生走出手机的桎梏.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校合力引领学生走出手机的桎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家校合力引领学生走出手机的桎梏摘要:中学生手机使用问题严峻,如何对中学生的手机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热切关注的话题。在学校里,学校与班主任加大管理的力度。在家里,家长的管理也应严格且得当。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相互配合,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关键词:手机管理学校家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手机作为便利的通讯工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与此同时,手机也大量涌进校园,手机消费成为中小学生新的消费项目。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在信息的丰富化、便利化等因素的刺激下,不少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加入手机一族。诚然,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是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而引发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学生邀约组团打游戏、无节制刷视频、被动接受淫秽信息……对于互联网带来的东西,不辨是非的未成年人是好的坏的照单全收。如何对中学生的手机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热切关注的话题,也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教师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同时要求学校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要求家校合作,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在“五项管理”出台之前,我校对于手机的管理就已非常严格。非特殊情况学生不带手机到校。若有特殊情况必须带手机到校的,须家长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获得批准后每天到校立即交给班主任,放学后再领取。在我所带我班级里,我准备了一个手机收纳箱,专门用以收取学生手机和电话手表。每天专人收取交班主任处保管,放学时归还学生。当然,学校的教育不能只是冷冰冰的制度,应该是多样化的有温度的教育。一.“疏”“堵”结合。“堵”的同时如果缺乏“疏”的举措,难免会让孩子在好奇心和冒险意识的驱使下钻空子、想歪点子去接触手机,适得其反。因此,学校和班级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丰富是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以积极健康的兴趣排挤“手机控”的时间和空间。二.将网络教育常态化。“常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讲清道理,让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强迫学生执行”。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网络教育,如: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增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等危害性的认识。三.大力度实施网络素养教育。因为害怕沉迷手机和网游而盲目排斥网络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在信息课上必须加大力度实施网络素养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创造价值,而不是被网络所牵制。但是学校能够约束和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的范围只在校园内学生在校的时间。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在校外使用手机导致问题产生的可能性更大,校内的一些问题根源实际在校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校外的监管责任在家长,家长必须明确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这正是教育部《通知》中所强调的“家校协同育人”。但是家长大多要么一律禁止,要么放任自流,缺乏有效手段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将管控孩子使用手机的希望寄托于学校。作为学校的管理,除了制定相关条款对学生进行约束和教育引导之外,还可以常态化地开展家长学校,通过开展讲座、活动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引导和培训。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并监督管理呢?一.以身作则,让孩子有学习的标杆对于成年人来说,手机更是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渐渐地,大多数人养成了随时随地手机在手的习惯。地铁上、公交上、路上到处都是低头族。稍一空闲就拿出手机,刷微博、刷朋友圈、刷视频、今日头条、追剧、玩游戏……地铁上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学生们乘坐地铁时不玩个手机倒显得另类了。孩子们回到家里,如果爸爸妈妈们一有闲暇又摸出手机开始娱乐。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想不对手机感兴趣都难。“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们在抱怨孩子玩手机无节制的同时,我想首先应该从自身去反省。身教重于言传,家长在家里有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孩子做作业时,你是抱着手机娱乐呢,还是在孩子身边安静工作或是阅读?其次,每个成年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我们大的社会环境都是如此,又有什么理由去苛责孩子呢?所以,为了我们大家的孩子,每个成年人都有义务在公共场合以身作则,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二.习惯养成,从幼儿时期开始曾见到有一个远房亲戚,奶奶带孙子。近三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