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三)9《端午粽》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三)9《端午粽》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pdf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三)9《端午粽》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三)9《端午粽》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本单元围绕“家人亲情”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端午粽》是其中的第三篇,这篇散文体裁的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字里行间蕴含着外婆浓浓的亲情、邻居间浓浓的乡情以及端午节的文化情怀。读好长句子是本篇课文的重难点。本文的语言表达很有特色,大量的含叠词的偏正词组,如“青青的箸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数量词组,如“一锅粽子”“一口粽子”“一小篮粽子”“一颗枣”“一股清香”等,这些词语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这些词组,既能积累叠词,也为读好长句做铺垫,从而突破重难点。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课要会认“端、粽、节、总、米、间”这六个字,会写“午、叶、米”三个字。根据课前调查,学生已经认识了“节、总、米、间”,对“端、粽”两个字不太熟悉,这两个字也将作为本课的识字重点。会写的字中“午”“叶”有一个共同的部件,,十”,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汉字的书写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类字的写法。二、说教学目标1.借助偏旁识记、随文识字等方式认识“端、粽”等6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正确书写“午、米、叶”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短语和长句子,结合实物、联系生活了解“磐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箸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等词语。3.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积累文中有特色的词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四、说学情低年级的孩子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们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游戏闯关的方式,来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五、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留意儿童心理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存词语,借助图画进展阅读。基于以.上熟悉,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纳了如下(一)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方式,创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乐观思维,为识字、学词和朗读好课文做铺垫。2、示范朗读法:对于文中的长句子,在指导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进展必要的范读,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语感,提高朗读力量。3、引导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端午粽的色、香、味的特点,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读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4.内容分解法:对长句子进行拆分,分步呈现,第2自然段“粽子是用青青的智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长句子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先找出包粽子的材料,再说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最后,训练学生朗读长句子。5.抓关键词法:第2自然段主要从“看、闻、尝”三方面描述了外婆包的粽子,在教学中,抓住“清香、又黏又甜”等关键词让学生去体会,指导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节日的浓浓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二)学习方法1.联系生活法:在学习“豆”这个字时,用联系实物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让学生了解这个字的笔画特点。2.积累法:课文用词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都是第一次出现,“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使描述的事物更形象。在学习中,学生对语言进行积累。六、说教学过程步骤一、谜语导入,激发情感L教师通过提问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想尝珍珠味,解带剥衣裳。”得到谜底是粽子,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课文的学习。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步骤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课文的方法,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2.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尝试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3.教师指导检查自学效果,指名领读,并指导认字、写字。(1)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2)教师范写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学生书空,然后描红、临写,教师检查、指导。(二)了解内容提问:文中围绕端午粽写了哪些内容?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交流。明确:课文为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