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要点:.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报告要点:.doc

报告要点:.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石研究|商品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条款PAGE-5-专业客观共创金石价值专业客观共创金石价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条款商品研究·有色金属流动性收紧预期沪铜高位震荡格局持续布音有色金属研究员0991-2361701Buyinggx@jsfco.com2010年01月25日铜价走势数据来源:金石期货研究所相关研究《铜、铝、锌供应过剩局面仍将持续》证券时报2009/4/3《产业振兴规划出炉沪锌何去何从》上海证券报2009/5/13《利空因素主导沪铝维持弱势震荡》期货日报2009/5/27《经济数据利好短暂后市沪铜或将冲高回落》期货日报2009/6/17报告要点:上周是典型的货币政策大压力下及流动性紧缩预期下的高位震荡盘。在流动性收紧的预期、库存持续增加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沪铜主力合约最高触及62240,最低下探至58600,周内的波动区间为58600到62240,波动幅度3640,典型的宽幅高位震荡走势。其中周五当天沪铜下跌1430,2.35%的跌幅另多空双方争执趋于白热化。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基本面来看,有色金属已经由前期的强势上涨逐渐过渡到现在的弱势整理,市场的方向目前仍不明确。从目前来看,中国央行一连串的行动令市场不得不猜测,中国是否已经开始提前收紧货币政策,恐慌情绪的蔓延导致全球商品价格回落,国内外铜价双双终止涨势陷入调整泥潭,而央行的举措可能会对有色金属市场产生中期的影响。但是由于前期有色金属的大幅上涨,目前基本面有所变化,加之国内年前的消费需求不旺,而国内外库存的增加也是目前铜价上涨的主要压力。因此,笔者认为在政策面发生改变,金融属性逐渐淡化的铜价将逐渐回归基本面,而短期内沪铜回调走势或将延续。政策不确定性仍将在本周主导市场的波动。建议投资者以波段性操作思路为主;沪铜的本周支撑位在59000附近;操作方面,逢低加仓,高位平仓。利用行情机会,节前持仓均价降到60000下方最为稳妥。建议关注美元走势和美国近期的相关政策调整。上周是典型的货币政策大压力下及流动性紧缩预期下的高位震荡盘。在流动性收紧的预期、库存持续增加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沪铜主力合约最高触及62240,最低下探至58600,周内的波动区间为58600到62240,波动幅度3640,典型的宽幅高位震荡走势。其中周五当天沪铜下跌1430,2.35%的跌幅另多空双方争执趋于白热化。一、货币政策调整预期有色高位受阻事实上,本轮国内外政策性调整是在必要性和紧迫性双重动力下推出的。市场的暂时性修正正是政府希望看到的效果。其中的必要性表现为:第一、巨额贷款从放出总是需要回收的,众多业内人士一直担心的所谓“二次探底”的经济走势也是机遇这种非常规的空前的调控方式;第二、政府主导型增长总是要让位市场经济正常运作规律的,当政策调控的预期效果达到后,“看得见的手”必须适时的推出,回归本我的市场监管角色。事实上,自去年四季度起,国内外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中国、欧美、日本诸国包括其他经济体都已经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复苏,走上正常发展道路了。第三、市场需要渐进式的政策隐退模式:实际上我国政府和众多市场人士一直忧虑政策的突然性大幅度调整会带来巨幅的波动,从而影响持续、稳健发展的主基调;从大的局势上看,维稳还是第一位的,政策性调控引发的经济风险甚至经济危机是任何一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第四、率先复苏并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有必要提前退出刺激政策。特别是在经济好转和通货膨胀等综合背景下。此外,突然性政策调控对市场有着即时、有效的打压作用;我国政府自去年12月底到本周连续性的政策调控确实也起到了遏制投机过度,维持市场稳定的作用。概括的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调控是及时、有效的;但是并不能改变基于基本面(市场需求和宏观经济走势)的市场整体格局。二、全球铜市过剩局面仍在持续,这将对铜价形成较大的压力WBMS近期表示,2009年1-11月期间,全球铜市供应过剩191000吨,而上年同期全球铜供应过剩量为205000吨。WBMS称,2009年前11个月,全球铜消费量为1686万吨,小幅高于上年同期水平。1-11月,中国铜表观消费量较上年同期的462万吨增加42%至657.6万吨。可以看出,全球铜供给过剩的局面仍在继续,虽然09年热炒的中国需求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投资者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忧虑,但是仅仅依靠中国的需求来改变全球供给过剩局面,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而铜从09年的一直呈现供给过剩的局面,这也反映了全球铜需求虽然在危机过后逐渐恢复,但是需求依旧萎靡,这也将是铜后市上行的主要压力。三、下游消费期待春节过后的消费旺季笔者一直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包括中国、欧美以及其主要经济体在内的市场需求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