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节商业银行二、商业银行的业务(二)资产业务(三)中间业务我国对商业银行业务的规定第四章第三十九条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一)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三)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四)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十;(五)中国人民银行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其他规定。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1)商业贷款理论商业贷款理论缺陷没有考虑贷款需求的多样化忽视了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忽视短期贷款的风险性不利于银行中长期业务的开展(2)可转换理论(资产转移理论)可转换理论的产生,使商业银行资产的范围扩大,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该理论的不足在于:商业银行短期证券的最适持有量是多少当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出售证券时,谁来买证券价格受影响较大(3)预期收入理论这一理论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扩大、丰富资产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的理论依据缺陷:①预期收入状况不可能完全精确;②银行的部分贷款由于期限长、不确定因素增加,有可能使借款人将来的实际收入与原来的预期收入有很大差距,由此加大了银行信贷经营上的风险2.负债管理理论(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负债管理开创了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新途径,由单靠吸收存款的被动型负债方式,发展成向外借款的主动型负债方式这一理论的不足:①容易导致银行负债结构中的短期资金来源比重过大,“借短放长”现象严重,增加了经营风险②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因为通过借款融进资金须支付高于一般存款的利息③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第三节中央银行(三)我国央行的产生和发展二、央行的性质三、央行的职能四、央行的组织形式五、央行的资本结构六、央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央行的独立性问题)七、央行的主要业务八、金融监管(二)金融监管